
2019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残联印发《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按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兼顾残疾人生活保障和长期照护需求的原则,适时提高全省残疾人补贴标准,实现补贴标准动态调整。2021年、2022年,省民政厅、省残联先后印发《关于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工作的通知》、转发《民政部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的通知》,在全省全面实施补贴资格认定“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残疾人线下可在全国任意的乡镇(街道)递交补贴申请,线上可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百度APP登录民政通在线提交申请,实现了申领两项补贴“一次都不跑”和“不见面审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解决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保障残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经河北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下发通知,从2023年1月1日起,全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6元、80元,提标幅度分别达到30%、33%,惠及全省53.4万困难残疾人和73.9万重度残疾人。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到来之际,今天上午,由河北省残联、共青团河北省委共同主办,河北新闻网、河北省图书馆、河北联通承办的“把爱读给你听”无障碍阅读活动暨河北省第三届残疾人朗读朗诵大赛启动仪式在河北省图书馆举办。
近日,“‘英雄城市 大爱唐山’共筑精彩人生文艺演出——共享芬芳·共铸美好之走进唐山”在唐山大剧院举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为唐山观众送上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
5月12日上午9:00,由河北省残联、石家庄市残联主办,新乐市残联承办的“河北省康复辅具下基层、献爱心和送温暖活动”启动仪式在新乐市伏羲公园举办。活动现场为残疾人发放了轮椅、助听器、拐杖等康复辅助器具。
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盲人按摩学会、中国盲人协会共同主办,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宜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学术会议暨“星原建设杯”盲人按摩技能竞赛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270余名视力残疾人以及从事盲人按摩管理、教育等领域从业者参加。
近日,定州市残联在思语聋儿语言康复学校举办了以“放飞梦想,情满校园,我运动我快乐”为主题的残疾儿童亲子趣味运动会,全校共有92个家庭参与了亲子趣味运动会。
5月10日,衡水市饶阳县残联为进一步提升对残疾人的关爱,饶阳县残联相关人员到保饶医院对“残疾人证鉴定补贴”这项惠残政策进行指导,同时对此项政策落实以来的工作进行“回头看”。
2023年5月9日-5月10日,由中国盲人按摩学会、中国盲人协会主办的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学术会议暨“星原建设杯”盲人按摩技能竞赛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
为加快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切实解决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办证难”问题,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今天,河北省残联组织部徐慧文、河北省残联信息中心白昭及新华区残联李周彤、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评残专家等一行,到新华区部分群众家中入户评残并调研“一网通办”工作。
强化政策支持,总结运用好河北省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取得辉煌战绩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健全优秀运动员选拔、训练、帮扶、激励机制,助力体育强省、体育强国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办好四年一届全省残运会暨特奥会、群体运动会,持续举办“冰雪河北·快乐你我”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健身周等特色体育活动,实施“康复体育关爱工程”,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进社区、进家庭,培养更多的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充分发挥健身示范点带动作用。
制定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配套措施,形成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引领,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多管齐下的新格局。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落实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税收政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与民政部门协调配合,在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政策基础上,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提标扩面。推动全省各地为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打造“保险+助残”新模式。精细落实残疾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滚动实施助残服务工程,精准掌握残疾人群众需求,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精准助残服务。
在全省围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托养照护服务,残疾人服务设施兜底线、特殊教育、文化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到2027年,建立健全包括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照护、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在内的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90%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7%以上,托养服务8万人次以上,康复、托养设施实现省市级全覆盖。
实施县域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京津冀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强化县(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建成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引导城镇残疾人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加快补齐农村残疾人事业短板,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资金项目倾斜力度。加强京津冀残联组织深度合作,在残疾人康养服务、教育就业、权益保障、文化体育、政务服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构建区域一体化助残服务新机制。
各级政府残工委牵头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广泛开展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科技、法律助残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残疾人各专门协会作用,打造助残服务品牌。深入挖掘、精心培树残疾人自强模范,持续开展“我和我的残疾人朋友”“残奥冠军故事分享会”等系列宣传。通过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共同建设文明科学完善的无障碍环境。
强化政策支持,总结运用好河北省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取得辉煌战绩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健全优秀运动员选拔、训练、帮扶、激励机制,助力体育强省、体育强国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办好四年一届全省残运会暨特奥会、群体运动会,持续举办“冰雪河北·快乐你我”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健身周等特色体育活动,实施“康复体育关爱工程”,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进社区、进家庭,培养更多的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充分发挥健身示范点带动作用。
制定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配套措施,形成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引领,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多管齐下的新格局。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落实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税收政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与民政部门协调配合,在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政策基础上,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提标扩面。推动全省各地为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打造“保险+助残”新模式。精细落实残疾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滚动实施助残服务工程,精准掌握残疾人群众需求,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精准助残服务。
在全省围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托养照护服务,残疾人服务设施兜底线、特殊教育、文化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到2027年,建立健全包括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照护、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等在内的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到90%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7%以上,托养服务8万人次以上,康复、托养设施实现省市级全覆盖。
实施县域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京津冀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强化县(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建成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引导城镇残疾人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加快补齐农村残疾人事业短板,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资金项目倾斜力度。加强京津冀残联组织深度合作,在残疾人康养服务、教育就业、权益保障、文化体育、政务服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构建区域一体化助残服务新机制。
各级政府残工委牵头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广泛开展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科技、法律助残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残疾人各专门协会作用,打造助残服务品牌。深入挖掘、精心培树残疾人自强模范,持续开展“我和我的残疾人朋友”“残奥冠军故事分享会”等系列宣传。通过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共同建设文明科学完善的无障碍环境。
5月15日,2023年京津冀残疾人就业洽谈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120余家优质用人单位提供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2400多个。残疾人朋友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点对点对接洽谈。未能到现场的残疾人朋友还可以在河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求职,线上洽谈会将持续至6月30日。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