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实施意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8-12 08:04:05  责任编辑:郭凯

    (三)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统筹规划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积极探索有效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餐厨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环保发电、污泥处理有机结合的综合协同处理方式,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处理水平。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财政部门要积极推进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立政策、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一)强化舆论宣传。宣传部门要精心组织省内新闻媒体,通过言论评论、专家访谈、综合报道、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准确阐释有关法规政策,普及节粮常识,曝光浪费现象,深入挖掘推出一批厉行节约的先进典型,破除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在全省培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省内重点新闻网站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新手段,通过网络访谈、网民互动、网评文章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积极引导网上舆论,扩大宣传效果。

    (二)深化教育实践。教育部门要把节约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实践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思想观念。组织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和节约粮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节约一粒粮做起,养成节俭节约的好习惯。粮食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用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中小学生体验粮食仓储、运输、加工及检验化验过程,使其理解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自觉做到知粮、爱粮、惜粮。

    (三)开展主题活动。宣传、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扎实开展曝光泔水缸、资源循环利用、节约一粒粮等主题实践活动,把节俭节约理念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形成人人节约、处处节约、时时节约的良好局面。粮食部门要加强节粮减损宣传,充分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活动周”等平台,面向广大群众深入开展节粮减损、科学膳食、营养健康新理念等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节粮先进单位和示范家庭创建活动。商务部门要组织编印餐饮业《倡节约反浪费三字经》,开展“文明就餐、以俭养德”等节约行动,引导餐饮企业公示节约承诺;与烹协、消协共同引导更多的餐饮企业加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联盟”,携手顾客制止餐桌浪费现象,促进节约用餐、科学用餐、文明用餐。

    五、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一)搞好组织协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推动,定期部署、检查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好经验好做法进行通报表扬并积极推广。商务、粮食、食品药品监管、质监、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要主动做好配合,结合自身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共同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工作,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二)健全法规标准。省法制办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动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法规建设,推进有利于促进粮食节约的地方立法进程。商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财政等部门研究建立餐饮企业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奖惩制度,健全餐饮业标准体系。粮食部门要结合国家粮食法立法进程,尽快制定修订粮食流通管理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粮食节约减损作出明确规定,落实奖惩措施,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卫生计生部门要制定实施符合营养全、口感好、品质高、损耗低的粮油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企业标准。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