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实施意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8-12 08:04:05  责任编辑:郭凯

    二、强化过程控制,减少各环节粮食损失浪费

    (一)减少生产、收储环节浪费。各地应在粮食收获期适时组织抢收,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组织机收,做到应收尽收、精打细收。及时晾晒已经收获的粮食,鼓励种粮大户、种粮专业合作组织购买专业烘干设备,防止收获的粮食潮湿霉变。加大农户小型储量装具和农村粮食储藏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民减损增收。粮食仓储企业要积极开展代农储存业务,满足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储粮需求,努力降低农村储粮损失。粮食部门要实施好“粮安工程”,对国有粮食企业的危仓老库进行改造,消除储粮安全隐患,提升仓库功能,提高保粮水平,有效减少储存环节粮食损失损耗。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会同粮食部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粮食收储设施的建设改造。

    (二)强化运输、加工环节集约。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粮食物流运输管理,按需求组织配备运力,将承运粮食安全送达。运输企业要做好运输途中粮食包装、保护工作,积极采用散粮集装箱运输等方式,有效减少粮食运输环节的洒落、腐坏等损耗浪费。粮食、食品药品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引导粮油加工企业按国家标准和标样适度加工,合理控制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采用低破碎、节能型的碾米新技术装备,降低碎米率,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使用抛光机,合理调整食用油烟点、色泽等指标,切实解决大米过度抛光、食用油过度精炼等问题。鼓励大型企业开展米糠、稻壳、麸皮、麦胚、玉米皮、玉米胚、玉米芯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支持玉米、大豆深加工食品和薯类新产品开发,提升深加工产品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出率。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采用先进适用节粮技术装备改造生产线,减少粮耗能耗。引导加工企业向粮食加工园区聚集,促进上下游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实现集约节约。

    (三)促进消费环节节约。卫生计生、质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粮油加工、转化、食品包装等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设定保质期限,鼓励企业对预包装食品采用不同大小的包装规格,引导消费者合理、适度消费。科技部门要组织开展食品包装新技术研发,提高食品保质技术水平。粮食部门要积极推进“主食厨房工程”,并使销售网点贴近群众,方便群众随时消费、灵活购买;引导消费者选择适度加工的粮油产品,走出过度追求“亮、白、精”的消费误区,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习惯。商务部门要规范餐饮企业和食品批发零售企业促销活动,鼓励食品经营企业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经营秩序的前提下打折销售临近保质期的食品。

    三、建设收、运、处一体化体系,推进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严格食品废弃物管理。餐饮企业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要严格执行《河北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不得随意处置餐厨废弃物。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及设区市、省直管县(市)县(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主管等部门要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健全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分类放置餐厨废弃物,交由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处理;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核算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废弃物产生量,对产生量较大的促其及时整改,减少食品浪费和餐厨废弃物产生量。生产、加工、消费环节的食品废弃物和商场、超市过期食品等也要交由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源化回收处理。

    (二)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各地要加大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食品废弃物收集、运输体系,扩大收集覆盖面,提高收集率和收运效率。实行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一体化经营许可制度,通过招标等公开方式,确定收运、处置单位,并签订经营协议,明确经营范围和服务标准等内容。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探索路线优化、成本合理、高效环保的餐厨废弃物收转运新模式。住房城乡建设、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严厉打击违法收集、运输、加工餐厨废弃物的行为。公安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等犯罪活动。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