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布十大“金融消费案例”银行卡遭克隆2万多被盗刷

来源:燕赵晚报  2014-03-04 08:32:18  责任编辑:李莎

    试驾摩托一去不返,留下8万假币

    案例7:张女士逛街时见到商贩卖的玩具外形可爱,便打算掏钱购买。她给对方5元纸币后,就摆弄起小玩具来。这时,商贩将其刚刚支付的5元纸币递了回来,称其缺角,要求更换。张女士没有其他零钱,便递给商贩一张百元纸币,商贩拿着钱在自己腰包里翻了一会儿,称没有零钱找兑,愿意收下刚才那张缺角的5元。张女士回家后感觉不对劲,拿出钱包中商贩归还的百元纸币,发现竟然变成了假币。

    案例8:周先生准备出售一辆进口摩托车,就在网上发布消息。孙某与其联系约定交易时间,来到交易地点后,孙某打开随身挎包,向周先生展示包内8万元现金以示购车诚意,并提出试车。周先生爽快答应,孙某也“大方地”将挎包交给周先生,然后骑上摩托车消失得无影无踪。周先生感觉情况不妙,打开挎包,发现8万元全是假币。

    案例9:黄先生搭乘飞机准备回郑州,在机场匆忙购买了几样特产。店主见黄先生是外地人,且着急赶飞机,便在找给他的零钱中掺入了50元假币。黄先生登机后才发现假币。

    提示:预防假币就得看仔细,即使是在时间紧迫的时候,也要检验一下自己收到的钱币是真是假。

    “警方来电”冻结账户骗了她

    案例10:2013年3月14日,王女士先后接到分别自称是“温州市邮政局工作人员”和“该市公安局警务人员”的电话,表明将冻结王女士名下的银行卡,如不愿意就要到银行取款机上进行申请操作。王女士信以为真,于当天中午12时许,到当地一处ATM机上,根据对方提示进行操作后,被转走卡内现金9960元。

    提示:近年来,利用电信和网络的诈骗犯罪案件也在持续高发。此类案件隐蔽性好、社会影响大;骗术的快速推陈出新,叫人防不胜防;消费者一旦受骗,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甚至更高金额的财产损失。诈骗分子使用改号技术冒用国家机关、公共服务机构的电话号码实施行骗,或是经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称对方名下的银行账户可能涉嫌洗钱、诈骗、贩毒等犯罪活动,需核查资金来源或将本人所有存款转移至“安全账户”,且承诺核查完毕后返还。对此,警方声明,公安机关在侦办案件时,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的存款账户、密码等隐私,民警也不会通过电话指导如何转账、设密码,也不可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

    燕赵晚报记者 刘文静

相关新闻

唐山市消协消费提示:谨防汽车脚垫成为隐形杀手

2014-02-28 11:27:07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汽车脚垫品种较多,因汽车脚垫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在增加。如果是仿绒毛、尼龙等材质制成的脚垫,一定要经过晾晒,使之干透方可放入车内继续使用。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