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专家:非议“中国梦”是机会主义行为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2013-11-24 21:48:21  责任编辑:张娜

    现任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的斯蒂芬·佩里曾访问中国200多次,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非常关注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他,是杰克·佩里的儿子。

    1953年,以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杰克·佩里为代表的一批英国工商界人士克服重重阻力访华,被誉为中英关系的“破冰者”。翌年,48家有志开展对华贸易的英国公司创立了“英中48家集团”,并于1991年更名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60年来一直致力于对华友好合作。

    在斯蒂芬·佩里看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令人印象深刻,相信未来前景光明。

    《国际先驱导报》:作为一名英国人,同时也对中国很有研究,您怎么看待“中国梦”这种提法?

    斯蒂芬·佩里:对于西方人来说,重要的价值观都来自于《圣经》,而中国拥有自己的传统价值观来源。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创新无处不在,商业交往日益紧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多元化,持不同观点与看法的人的价值观也在相互交流。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国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中国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是从1949年到1978年,第二次是从1978年到2012年。而现在正在经历第三次变革,这次变革将延续到本世纪中叶。政府的职能以及商业都会被重新定义,国家的角色和文化的使命也会再次界定,社会创造出的财富则会再次分配。中国不再会是一个孤立的国家,而会成为全球性的国家,而且这个全球性的结果正在建构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述,这些观念与未来的挑战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与结构的方式,而“中国梦”就是这种环境下的一种表述。世界了解这种表述需求才能更好与中国合作。

    “中国梦”是了解中国的密码。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在很多方面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而这种转变目前大部分西方人还都没有意识到。其实“中国梦”是推断未来中国影响世界方式的最佳出发点。

    中国将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国民,以及全世界的人民,对此我持乐观的看法。在经济发展中,单纯地追求财富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推动力,但必须有“中国梦”这样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进行调和。事实上,“中国梦”与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比那些批评者们所认为的要小得多。

    Q:既然提到了批评者,有些人称“中国梦”是属于国家的梦,但并不是属于老百姓的梦,您如何看待这种言论?

    A:如果“中国梦”只属于国家,而不是属于老百姓的梦,那么这个梦很快就会被遗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需要重新找到根源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就隐藏在“中国梦”的后面。

    “中国梦”也是与时俱进的,它属于民众,而且民众才是最终拥有“中国梦”的主体。如果中国老百姓没有“中国梦”,那谁才会有呢?

    Q:今年以来,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也有人预言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跌至3%。如果中国经济陷入低迷,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中国梦”也陷入低谷呢?

    A: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中,由低附加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靠国内的需求和消费拉动增长,这种转型本来就是向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而非数量的方向发展。出现这种转型是好事,无论对中国来说,还是对亚洲邻国来说,都是一个好的机会。而转型中的经济放缓无关“中国梦”的成败。

    Q:说到邻国的机会,那么您是否认为“中国梦”的实现有助于促进地区与世界的和平?或者它可能成为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A“:中国梦”是否有助于促进地区与世界的和平,这取决于其他国家,诸如美国对其的反应。“中国梦”里显然不包括导弹或者核武器这些内容,它也不是一种计算机病毒,不可能让人们的思维混乱。

    “中国梦”是一整套理论体系,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也有利于稳定。我在这套理论体系里没有看到任何讨论中国人要实行霸权的内容。

    有很多人都可能对“中国梦”有所非议,但这是机会主义的行为,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中国崛起可能影响全球权力格局改变。但我们只要看看之前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以及叙利亚发生的惨剧就会发现,我们需要一种推动世界前进的新的方式,“中国梦”就能为这种变化提供力量。

    Q:在您看来,如何能帮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梦”呢?

    A:就我个人来说,我期盼着能看到一本全面阐述“中国梦”的书,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这样的书,因此估计很多人都对“中国梦”了解的并不透彻。

    我认为“中国梦”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和研究的产物,是在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而概念本身也会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我希望“中国梦”并不只是涉及道德说教,中国需要对“中国梦”进行更多的阐述和解释,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个概念和中国领导人、普通中国人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关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