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心理动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11-10 19:08:03  责任编辑:张娜

    中国精神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是一种积极心理资本和心理正能量,是凝聚人心、激发创造活力的心理动力之源。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中国精神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是一种积极心理资本和心理正能量,它通过价值信念导向、榜样激励、认知改变、情绪疏导和优化人格系统等发挥心理动力的作用。中国精神已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凝聚人心、激发创造活力的心理动力之源。

    通过价值信念导向发挥心理动力作用

    中国精神属于人的深层信念和价值观系统,是人的内在心理结构中最高层次的部分,它与人的知、行、意等心理状态紧密相连,并且贯穿于人的整个意识领域和精神活动中,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心理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最能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心理力量,作为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已经成为一种稳固的心理结构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心中,不断推动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倒,靠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出的整个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逐步走向伟大复兴提供心理上的价值向导和坚定信念,注入强大的心理动力。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的心理力量,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当前,我们在某些领域和环节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需要面对多种长期、复杂和各种严峻的考验和压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正是激发人们积极向上、勇于向前、执着追求的心理力量。只有保持不屈不饶的改革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才能破解发展中所遇到的现实困境和发展难题,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灿烂的前景。

    通过榜样激励发挥心理动力作用

    中国精神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来优化和塑造人们的行为,从而发挥心理动力作用。胡锦涛同志强调:“榜样蕴藏无穷力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中国精神具备榜样激发的功能,通过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潜在地引导、推动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行为。

    中国精神为行为提供重要的参照,确立目标导向机制,通过榜样激励,使人确立自己未来的行为目标,并向着目标的方向努力奋斗。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赵占魁、吴运铎,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邓稼先、蒋筑英,以及新时期的雷锋、袁隆平、焦裕禄、郭明义等,时代楷模的形象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为中华儿女的奋斗提供了正面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中国精神通过榜样作用不断强化自身行为,确立激励的强化机制,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心理动力。当下部分社会成员中还存在着偏离中国主流精神的社会行为现象、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和诚信行为缺失、少数社会成员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以及贪图享受的行为和无所作为的作风等,这些都与中国精神背道而驰。通过中国精神对人们积极行为的引导和强化,去推动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人们改变不良的社会行为,消除或弱化那些已偏离或被社会所唾弃的行为,自觉地把精力集中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行动上。

    通过汇聚心理正能量发挥心理动力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心态。中国精神通过改变不良的社会认知、调节不良的社会情绪、促进良好社会人格的养成,来促使人们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心态正能量。

    中国精神通过改变认知激发动力。中国精神有利于汇聚力量,凝聚共识,从心理层次上消除认知上的偏差,调整当下社会成员对社会中的人、事、社会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产生的认知上的偏差和消极负面的评价,促其回归认知理性,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把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

    中国精神通过疏导情绪激发动力。中国精神通过疏导社会情绪调节社会成员的心理情感,确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促进负面消极的社会心态向积极正面的社会心态转化,提升人们的正面心理感受,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情绪正能量。

    中国精神通过优化人格系统激发动力。中国精神是人的一种积极心理资本和心理能量,一旦把具有中国精神特质的人格品质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成为自己人格结构中深层和稳定的核心部分,就会使人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中发挥稳定而持久的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表现出积极心理品质。(作者朱志明、钟发亮、陈虹,单位系闽南师范大学。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弘扬中国精神 促进中国梦实现”的阶段性成果;朱志明系该课题首席专家)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