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千年丹青 映照万般风景

2024-02-19 15:18:35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打卡“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

丹青不老,回响千年。1月9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主办,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文物局、河北博物院等承办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开展。

image.png

作为河北博物院近年来规模最大、展品最多的展览,该展共展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的1100余幅中国历代绘画精品打样稿。《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女史箴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一幅幅传世名作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参观者自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欣赏这场震撼人心的文化盛宴。

穿越历史的画廊

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曾说:“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他认为,绘画可以用来劝诫世风,反映历史。的确,因图画的记录,我们得以在千百年后,重见那许许多多或已沉寂的往事。

如果说,每一张古画都是历史一瞬的定格,那么,汇集千余张中国古画名作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以下简称“特展”),就如同一间规模宏大的画廊,带领参观者在水墨丹青中穿越历史长河。

从《簪花仕女图》里,看唐代贵族妇女的赏花游园生活,欣赏当时人们崇尚的丰腴之美;跟随《清明上河图》,穿越回繁华的汴京城,感受扑面而来的宋代“烟火气”;在《兰亭序书画》中,品读祝允明、文徵明两位才子联手对《兰亭序》的诠释,领略明代文人画的独特韵味;透过朱耷的《鱼鸭图》,品味清代写意画中的别样意趣……特展的“千古丹青,寰宇共宝”区域,通过“汉唐气象”“宋韵无尽”“元气淋漓”“明丽煊耀”“清流回荡”等五个单元,清晰呈现了自先秦汉唐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绘画风貌,展示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生活画面以及画家的思想、意趣等。

除了展出静态的打样稿,特展还专门设置了“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区,利用虚拟现实引擎驱动空间投影等技术,将多幅藏于海外博物馆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转变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沉浸式画境空间。置身其中,眼前花舞蝶飞,鱼跃舟行,移步换景,如梦似幻,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更能淋漓尽致地感受到中国古画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那些不可不看的画

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作品能格外触动人心——或因笔触的灵动,或因色彩的惊艳,或因经历的传奇……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是其中之一。

image.png

在特展的8号展厅,《千里江山图》长卷灯光特效图旁,总是围着很多观众。这幅国宝级名画的真迹藏于故宫博物院,为防开卷后青绿颜色剥落,它被长年封存,近百年来向世人露出真容的次数寥寥无几。为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拍摄,故宫博物院反复商讨,最后慎重决定由该院资料信息部负责人亲自组织拍摄,实现了名画的高精度图像采集。

此次特展,《千里江山图》通过数字技术被放大展示,让画中的细节一览无余——高山幽谷、溪流飞瀑、亭台水榭、渔村野市……繁复的景观更加清晰,惊艳的青绿色更加鲜明。沿着图卷漫步、细观,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也才方知古人“咫尺有千里之趣”的称赞所言不虚。

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残卷之一——《剩山图》的高清打样稿,是特展中格外“吸睛”的另一件展品。《剩山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起首的一部分,保留了“一丘一壑”的山水佳景,展示着优美洗练、浑厚华滋的风格,以及超凡脱俗的笔墨技巧。

《富春山居图》的流传颇具传奇色彩。明末,它被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有,后传给其子吴洪裕。清初,吴洪裕病危之际,想要把这幅画烧掉殉葬。所幸,画被他的侄子吴静庵从火中抢出,但已被烧成两段。较短的前段,被后人称为《剩山图》,较长的后段被称为《无用师卷》。如今,这两段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前者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走进特展,驻足《剩山图》前静心品赏,画中的山水,画外的故事,都令人回味。

特展中还有不少流散海外、难得一见的名作。例如,被誉为中国美术史“开卷之图”、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中国绢画——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

这幅意义非凡的画作,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劫走,又在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购入,成为其“镇馆之宝”之一。原作的12段画面如今存世9段,被分成了三卷装裱。为避免其受损,每年展出的时间很短。而在本次特展中,参观者可以尽情品赏《女史箴图》的魅力——利用数字化技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复原了这幅远离故土、风化严重的作品,将其存世的9段以完整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漫步在特展中,有太多画作不可不看,不可不品。韩幹的《照夜白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韩滉的《五牛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徽宗的《瑞鹤图》……这些为人熟知的名画,穿越历史的尘烟,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相聚一堂,共同诠释着中国文化之美。

image.png

探寻特展中的河北印记

这场在河北举办的特展,还融入了诸多河北元素。特展的“冀域珍藏,举世共赏”区域,通过三个单元的展示,让观众从水墨丹青中深切感受河北文化的魅力。

特展中展出的《游春图》,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山水画。它创作于隋代,以全景方式描绘了广阔的山水场景,人物、山水疏密安排得当,展现出一种空间之美。其作者展子虔,就是河北籍(今河北沧州)人士,被誉为“唐画之祖”。

历史上,人文荟萃的河北,孕育出包括展子虔在内的众多丹青高手。宋代的许道宁、朱锐,元代的李士行、刘贯道,晚明清初的戴明说,清代的张赐宁等,都在画史中享有盛名。“燕赵丹青:‘大系’中的河北籍画家”单元,对这些河北籍画家的作品进行了专门呈现,展示出燕赵丹青的传世神韵。

画家创作,藏家传承。参观特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展品上都标注有“梁清标旧藏”的字样。

梁清标是谁?何以收藏如此多的名画?与河北又有什么关联?在“乱世藏珍:真定梁氏与‘蕉林书屋’”单元,答案一一揭晓:梁清标生于真定(今石家庄市正定县)的高门大户,是明末进士,入清后官至兵、礼、刑、户四部尚书。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之际,由于他的收藏,大量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画得到保护,留存了下来。《洛神赋图》《游春图》《步辇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鹊华秋色图》《溪山行旅图》……这些画史中的珍品,都曾为梁清标所藏。他在正定城内的“蕉林书屋”,也因收藏书画、古籍等而负有盛名,如今这间书屋已修葺一新,静立在古城一隅,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此外,“‘画中河北’与‘河北藏画’”单元,还重点展示了河北传承历史文脉、推动转化创新的文化传统。从描绘时任直隶总督周元理扈从乾隆皇帝去往承德避暑山庄场景的《周元理盘山扈跸图》,到展示了北运河风光的《潞河赠别图》,再到描绘苏轼钟爱的雪浪石的《雪浪石图》,可以在这里寻找画中的河北美景与风物。

去河北博物院,在特展中尽情感受中国绘画的魅力吧。当你和那些画作面对面,仿佛能与古人开启心灵的沟通,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才情,在他们创造出的艺术世界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