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追“风 ”而游天台山

2023-09-12 10:02:00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风是无形的,但在天台山,它被物化为“凝固的瞬间”,串联起天台山的历史与当下,点醒山谷的至味与妙趣。听风的声音、闻风的味道、看风的形貌……追“风”而游,是山水之旅,也是艺术和心灵之旅。

20230831.jpg

风起天台

在中国,以“天台”命名的山峰有18个之多。位于邢台市临城县的天台山,壁陡如削,顶平如台,真的无愧于“天台”名号。

这座天台,处于太行东麓丘陵区,距离城市较近。海拔不高,599米;山形奇伟,如仰卧的睡佛。山上峰、峦、壁、峡、谷、林、瀑、寺,一应俱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空山鸟语,怡和空灵。

风起天台,在屏风般矗立的赤壁长墙、阶梯状陡崖、垂直沟缝间,呼吸着,吞吐着,流转着,如同绵延不休的时间的河流,拂过经历了18亿年岁月的山体。

听风天台,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走在蜿蜒石径上,风是流动的情话,是丝巾拂过脸颊,是一盅杏花温酒,轻轻、纯纯的。

流连叠瀑水边,风是浓阴洗尘,是一缕清寒甘泉,是蒲公英的种子浮在空中。迎面习习之际,衣袂飘飞如仙,那是多么享受的清凉一刻。半山处,3000亩柏树林柏香悠远,风声漫过林海,听到的是灵魂深处的讯息。

待攀上“一线天”,呼啦啦的风就围了来,劈头盖脸。那一刻,你看到了风的自由,也看到风的形貌。它是山河岿然、草木飞舞;是天空的云踪无定,也是登山者忘形一刻的风中凌乱。

葡萄牙作家佩所阿说:“我觉得听风过耳,也值得在世为人。”

风的艺术季

天台听风,是一种恬淡,一种自得;而大型户外艺术创作——“风的艺术季”,则以各种有关“风”的艺术装置,给予人多维体验,带人们开启心灵浪漫之旅。

2023年夏,来自中国、俄罗斯、荷兰等国内外的10位艺术家来到天台山,以“风”为主题,创作出10件公共装置艺术作品。作品分散在景区广场、山谷、寺院、湖畔、亭边、悬崖之上。大自然的鸿篇巨构与艺术家的匠心独运,和谐地融为一体。无形无色的风,藉此幻化——你闻得着、看得见、能触摸、能摹画,可随风吟唱、也可与风对话……

“风”五彩,“景”如诗。

大门口广场上,一组高密度苯板的雕塑作品充满迷幻氛围:大象、天鹅、牵牛花、拥抱的机器人……它们紧密相连、纠缠一处,和谐、温暖而浪漫。题为“重回世界”的这组作品,为当代新锐艺术家李琳琳创作。作品传达出对亲密的期盼,传递着爱与美好的重构力量。

莲子湖粼粼的水波,倒映着睡佛状的山体,也托起题为《Untitled》的充气塑料作品。高5米、乳白色调的瓷壶造型上,各种图案的融合,洋溢着流动和交融的力量。俄罗斯艺术家安娜·卡基米娜,以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领悟,选择以“瓷”对话世界。波光的反射,风里的摇摆,波峰间的起伏,“瓷”,带给人无尽的灵感和想象。

风声清美,吹过天台山具有1300年历史的慈云庵。这是一座活在历史中的庙宇,重檐歇山式殿顶,宏伟庄严,院内老柿子树蓄满了风声。树下,是青年设计师贺晓情(荷兰)的作品《风的低语》。她用庙内现有空置的木框架,悬挂32枚红色护身符,符上为二维码,可扫码聆听地球各个角落的奇妙声音。

我听到了《寒山寺钟声》《印度尚克·纳德》《智化寺中国民乐》《风铃》《蟋蟀之声》《秋季之风》和《加德满都的夜晚》,那遥远而未知的土地、记忆或梦……

庵外是视野辽阔的平台。在这里,可仰观直立如削的天台主峰,可东望逶迤远去的天台山脊线,可俯瞰山谷油画般浓重的柏树林。抬头,是艺术家觏火的作品《十平米的晚霞》。晚霞与风一样,不接受规则的束缚,也不似彩虹的规律排列。在高高的山崖上,风与“晚霞”互相成就,唱颂着热烈自由的生命之歌。

平台小广场上,艺术家郑宏昌的作品《听风》,以18组散置的不锈钢材质几何体,映出山峰翠色,白云舒卷,人影来去,也映出四面八方的风。所有观看者都能看到自己在自然中的样子:风拂动一绺头发,风轻轻掀起裙角……

山谷里有风,山谷里也有少年梦想。情人谷途中的小木屋外,作品《风的理想》,绚美浪漫。那轻灵魔幻的“泡泡”分明是童年吹出来的快乐回忆。泡泡上了房顶、飘在空中,微微的风里,我们看到不远处的童年。

风声低语、水声呢喃,静心潭上那鲜艳耀目的“火焰”,兀自燃烧。题名为《焰》的作品,原材料为游泳圈、扎带。火生水中,水火共生。风、火、水三大生命能量在同一空间,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解,生出一种哲思之美。

静心潭上方,草木掩映处,不锈钢立体构架上,不同质地、不同年代的布料,系绾其上,赤橙黄绿,随风飞舞。《时间的纹理》,让你在视觉、听觉外,用触觉感知时间的痕迹——走近它,听风拂过布面的声音,攥在手中,感受不同的手感与温度。想起第一次在操场上奔跑,风在尼龙运动裤上蹭出的声响;妈妈外出归来,涤卡外套带着外边的凉气,扑进她怀里却觉得温暖无比……记忆存活在时间深处,也活在永恒的风中。

无量亭下的《低语》,是一组传声筒造型。将耳朵附上去,仔细听,无风之际也有了风声。果然,风是时时处处都在的,那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秘密。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