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家风故事 │于秀水家庭:家人 家教 家风

2022-12-06 10:25: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初夏的一天,在老家井陉县于家石头村,接待了几位友人。参观于氏宗祠时,面对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于氏家谱,我深情讲起前辈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家教和家风。讲述的同时,眼前又浮现出祖先事迹中的一幕幕。

于谦年少时曾写下一首咏志的诗词《石灰吟》,至今还在人世间传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从小,父亲就让我们熟练背诵这首诗,并无数次解读诗意,教导我们永远牢记和传承正直、清白、忠贞、报国的家风。这首诗也早已成为我们家族的家训,刻入骨髓、融入血脉,子孙相继、世代不息。

牵着负重的驴子,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一步,艰难前行,那是爷爷勤劳善良的身影。

20世纪40年代,爷爷为了养家,在开荒种地之外开了一间小卖铺。那个时候,道路还很难走,交通工具也很差。爷爷总是在凌晨星星闪烁的时候,牵着驴、挑着担,到获鹿(现在的石家庄市鹿泉区)赶集进货。回来的时候,驴子驮满货物,挑着的筐子里也装得满满的。爷爷渴了,就喝点凉水;饿了,就啃点干粮;困了,就在树阴下休息一下;累了,就在路边石头上坐一会儿。到家后已是月亮高挂、黑夜深沉。这可是来回数十里的山路啊,陡峭不平、崎岖难行,爷爷回来的时候还挑着重担,这要耗费多大的体力、付出多大的耐力……

爷爷对待家人要求很严格,对待乡亲却很善良。家里无论大人小孩,都不许浪费一丁点的粮食、不能乱花一分钱,我们心里都有点怕爷爷。但有乡亲买货钱不够时,爷爷就让人拿走,从不计较。小孩买东西时,爷爷一定会额外给个糖吃,村里人都很喜欢爷爷。

那些年,生活还是很清贫的,每到过年那几天,一到吃饭点,门口总有一个流浪汉。爷爷总是把煮好的饺子端上一碗,送到门口。从爷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省吃俭用、吃苦耐劳,也看到了艰难创业、与人为善。

矫健的步伐、洪亮的声音,四处奔波、招商引资,八面交际、谈笑风生,那是父亲指挥若定的身影。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父亲正好为家乡拉投资、跑项目,住在石家庄市青年街集贸市场附近的旅馆。那几个月是我工作以后和父亲接触最多的日子。每天下班后,我就到旅馆找父亲。每天晚上,父亲都要招呼同行的人开会,总结当天行动的利弊得失,设想明动的计划和方案。人民商场就在住处的对面,几个月间,父亲居然没有逛过一次。

就是那段时间,我从父亲的身上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父亲就是这样敬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全力以赴、百折不挠。

父亲自十四岁开始当村会计,后来创办我们乡的乡镇企业,在这期间,处处留下辛劳的汗水。当村干部时,他不知化解了多少难解的纠纷。许多年后,有些村民和我们说起往事,还眼含泪花,感谢父亲当年的帮助。

如果不是大家庭要留一个儿子守家,父亲本来有好多次机会离开农村到外边工作。但他也凭着过人的远见、坚强的意志,带领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办发展了十多家远近闻名的乡镇企业,造福了一方百姓。

从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看到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排除万难、直达目标;看到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都是我们成长中不竭的思想源泉,不尽的学习动力。

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在追思先人事迹的同时,也要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弘扬他们优秀的传统,致力于做一个意志坚如钢、心胸大似海的人;做一个穷则独善乡亲、达则兼济天下的人。

(作者:于秀水,系明代名臣于谦第二十三世孙)

【“喜迎二十大·共传好家风 2022年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