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怪相:导师帮过答辩 淘汰制不落实

2016-05-06 16:44:19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责任编辑:孔思远

    【核心提示】恢复高考30多年,我国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大国。以博士生为例,目前我国在校博士生已超过28万人,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超过5万人,人数仅次于美国。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却一直被社会诟病,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一直是高校一提再提的目标。很多高校都出台过通过中期考核淘汰不合格研究生的制度,也有一些高校制定了淘汰研究生的比例。但是实际上,被淘汰的大多是未在规定年限内拿到足够学分,没有完成论文,或者没有到校注册主动放弃的。

    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就必须加大淘汰力度,对此,人们已经形成共识。但真正要让导师们敢于淘汰不合格的学生,还需要扫清各种障碍,构建一个让导师不“怕”、没有顾虑的环境。否则,建立淘汰机制还是难以落到实处。

    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同时也要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

    其实,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建立研究生淘汰机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提法。恢复高考30多年,我国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大国。以博士生为例,目前我国在校博士生已超过28万人,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超过5万人,人数仅次于美国。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却一直被社会诟病,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一直是高校一提再提的目标。很多高校都出台过通过中期考核淘汰不合格研究生的制度,也有一些高校制定了淘汰研究生的比例。但是实际上,被淘汰的大多是未在规定年限内拿到足够学分,没有完成论文,或者没有到校注册主动放弃的。

    在国外高校拿到博士学位,则难得多。据一项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的研究显示,德国硕士生淘汰率为27%,美国博士生淘汰率为38%。反观国内高校,这种情况少之有少,大部分还是“严进宽出”甚至是“严进全出”。

    不久前,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学家论坛上,清华大学的胡事民教授“自揭家丑”,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最近4年毕业的200多名博士生与美国计算机学科排名靠前的几所高校博士毕业生进行了比较。

    胡事民教授对这些学生所发表的论文以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了量化打分,他发现,我们培养的优秀博士生是可以和美国同专业顶尖学校的毕业生较量的——都能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或是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甚至有的学生水平要超过斯坦福、卡内基梅隆和普林斯顿等学校的毕业生,但是如果比较所有学生的平均分,则差距较大:我们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能力在国际刊物或者会议上发表论文。

    经过对比,胡事民提出,如果加大博士生淘汰力度,不要这么多的毕业生数字,我们最优秀的博士还是可以和世界著名高校一比高下的。但是他很清楚,博士生淘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重重阻力和困难。很多导师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并不严格,普遍“放水”。

    胡事民教授的这番体会绝不是特例。记者多次在关于博士生培养的论坛上听到导师们不自觉地“吐槽”:带学生除了指导学术,最怕的是学生想不开自杀、恋爱失败心理出问题,年纪大的导师要当学生的指路人,年轻些的导师要当学生的知心大哥大姐;如果学生不能毕业,导师会比学生还要紧张:害怕学生说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被女朋友甩了,妈妈整天唠叨叹气……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