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肥乡区:全域规划全域治理 乡村面貌“华丽转身”

2021-04-13 10:2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一湾湾碧水映美景,一条条街巷悦人心,一个个村庄如新生……如今,漫步在邯郸市肥乡区乡村,放眼皆是清澈的河湖、平整的道路、干净的农家小院,一幅幅新时代农村生活图景令人心旷神怡。

肥乡区位于邯郸市东部,共有265个村。2018年以来,该区积极响应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立足全域规划、全域治理、全域突破、全域提升,高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使乡村环境、设施和秩序得到极大改善,乡村面貌完成“华丽转身”。

治坑塘:“一塘一策”+“一坑一证”

早晨8点刚过,邯郸市肥乡区屯庄营乡田寨村的“桥仙湖”公园就热闹起来,吃过早饭的人们纷纷来到湖边散步、聊天、钓鱼。

“‘桥仙湖’早些年是我们村的一个坑塘,村集体用来集雨浇地。后来随着分田到户,这处坑塘就被废弃了。”田寨村村主任牛章怀说,田寨村曾分布大大小小6个坑塘,它们都与“桥仙湖”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村里的污水存放坑。

随着肥乡区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田寨村因势而上,清除上千立方米的垃圾污水,并对坑塘进行了防渗和植绿等处理,再引来岳城水库水,打造出“桥仙湖”“月亮湾”等村庄景观。“现在,不仅村里人喜欢到湖边溜达,这里也成了城里人休闲采摘的打卡地。”牛章怀高兴地说。

据肥乡区委书记赵洪山介绍,该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把坑塘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对全区1180个坑塘制定了“一塘一策”的整治方案,出动各类机械1.12万台(辆)次,人员15.9万人次,共清理整治垃圾杂物2.6万立方米,尽量形成蓄水条件。同时,将域内的团结渠、民有渠、东风渠等3条干渠、6条支渠全部修复,并铺设引水管线,使坑塘与河渠相连,向坑塘内引入清水,打造水景观。这样一来,全区形成近7000亩的生态水面景观,肥乡因此有了“北方生态水城”的美称。

完成坑塘整治是第一步,要让坑塘始终保持亮丽容颜,还需要长效机制作支撑。

“这个坑塘的编号是82103,‘8’表示屯庄营乡,‘21’表示后营村,‘03’表示村里的第三个坑塘……”肥乡区屯庄营乡后营村村支部书记李连文指着坑塘边一棵树上挂着的绿色牌子进行讲解。牌子上除了标有坑塘编号,还有网格管理员、网格长的名字以及举报电话。

为防止农村坑塘环境受到破坏,肥乡区对全区1180个农村坑塘逐一编号、建立档案,实行网格化管理,各级监管责任人分工明确。“坑塘编号相当于为每个坑塘制作了‘身份证’,哪个坑塘出了问题,能第一时间发现、处理并及时解决。”肥乡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负责人赵运枝说道。

在坑塘日常监管上,肥乡区还采取了“人防+技防”的措施,一方面发动村干部、坑塘附近村民和五保户、低保户负责保洁监督,另一方面在坑塘点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坑塘治理常态化。

硬路面:“让每条小街巷都成为幸福路”

水泥路、铺砖路、钢渣路……2020年以来,在邯郸市肥乡区农村,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一条条小街巷陆续完成硬化。

据肥乡区委副书记郑建民介绍,该区把农村小街巷硬化作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用好群众路线这一重要传家宝,充分依靠、发动、组织群众,打响一场“组织发动、先进带动、群众主体、共建共享”的小街巷硬化攻坚战。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破解“谁来干”。小街巷硬化涉及千家万户,群众想法多、声音杂。对此,肥乡区通过现场对比、党员带头等方式,以思想“破冰”推动行动“突围”,让群众看到变化有触动,感受氛围受鼓舞。

天台山镇北王固村专门在雨后组织党员群众观摩,用土路的泥泞和硬化道路的干净进行对比,起到立竿见影的动员效果。天台山镇南杜齐村6名村“两委”干部每天早起拉土拉砖、平整道路、清理垃圾,村党支部书记开着三马车运送物料、铺路施工,群众看到后纷纷主动“参战”。“人人都是监督员,严把工程质量关,让每条小街巷都成为幸福路。”郑建民介绍说,每条小街巷都明确了一名“街巷长”,负责组织群众有序施工,“硬化自家门前的路,每户都特别上心,质量有保障。”

因街制宜多元筹资,破解“钱哪来”。肥乡区提出因村、因街、因户制宜的原则,多元筹资,由各村党支部牵头实施小街巷硬化。在网格长组织下,各街巷召开常住户协商会议,大家坐在一起想办法,创新实施“村集体出资+受益户出工”“村集体奖补+受益户自建”“受益户出资+村集体修建”“社会资本捐助+村集体修建”等多种筹资酬劳模式。基础条件较好的元固乡韩庄村,由村集体出资7.2万元,村民出工220余人,仅用20天就完成23条小街巷硬化。辛安镇镇东杜堡村发动在外经商人士捐款15万元,缓解了硬化资金缺口难。资金不足大家补、水泥不足砖块补、机械不足力气补,各村不等不靠,积极推进小街巷硬化。

同时,在街巷硬化施工过程中,肥乡区还注重引导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各村积极融入设计和文化元素,增加乡风文明气息,避免“千巷一面”。

“选用哪种硬化材料,村民自己说了算。”肥乡区元固乡西河头堡村的小街巷,有的是水泥路,有的是铺砖路。村民李全胜家的巷子硬化用的材料,则是附近小学进行围墙改造后废弃的旧砖,没花一分钱,大家动动手就行。“村里不要求统一模式和标准,如何硬化完全由村民协商决定。”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新海说道。旧店乡东北高村村民利用废弃石磨盘、路沿石等材料,精心铺设了“中国梦”、同心圆等艺术造型,传递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据统计,3年间,肥乡区累计硬化农村道路、街巷1522公里,全区路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农村主街巷全部硬化,小街巷硬化率达95%,2020年底前将全部硬化。

清垃圾:发挥五方面力量 让“垃圾不落地”

道路两旁和各家各户门口都安装了统一的垃圾桶,保洁员包片清理,环保公司定期运送垃圾,村里党员经常组织群众义务劳动,共同创建美丽家园……如今,肥乡农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讲文明爱卫生”在村民中蔚然成风。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肥乡区注重发挥五方面力量,有效推动城乡垃圾治理工作的全覆盖、常态化。

一是企业竞争力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两家保洁公司,分工负责东、西两片,相互竞争,提升标准。

二是村级主体力量。村“两委”负责选聘、管理保洁员,并将村庄内外保洁情况的监督工作全部分解落实到村“两委”干部头上。同时,各村建立建筑垃圾处理押金制度,让群众自觉维护村内环境卫生。

三是乡镇管理力量。各乡镇每月召开一次全体保洁员大会,总结交流情况,安排部署。

四是群众监督力量。创新征收每户每月8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引导农民群众利用垃圾“随手拍”软件等监督举报垃圾问题。

五是部门监督力量。将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全部分解到各部门,实现整治和监督管理责任全覆盖。明确由区城管局负责城乡结合部和乡村集贸市场,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国、省道,区水利局负责河渠,区林业局负责林带,区人居办负责广大农村,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如今,按照“每户配备1个小型编号垃圾桶、每500户配备一辆清运车、每100户选聘1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区共配备垃圾桶78000个、垃圾清扫车辆348辆、配备保洁员830名,265个村全部实现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区集中处理”一体化,真正实现“垃圾不落地”目标。

除此之外,肥乡区在农村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庭院绿化等方面也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既要“里子”,也要“面子”,令全区乡村“颜值”逐步飙升。在2018和2019年度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排名中,邯郸市肥乡区连续两次获得第一名,并成为河北省唯一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不只是田间地头,这里还有诗和远方”。如今的肥乡处处焕发勃勃生机,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相信未来的肥乡也将更美、更靓,成为“农村人留恋的故乡、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