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王硇古村 藏在深山的太行川寨

2021-02-24 16:21:30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图/郭贤芳

//郭贤芳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喜欢旅游,用心去感受看到的每一处风景并记录下来。充满创作激情的旅游达人。

image.png

在河北邢台沙河市的太行山脚下,一个名叫王硇的小村子格外引人注目。

不同于太行深山区流行的石板屋顶房,这里的建筑墙体采用当地的红色砂岩砌成,屋顶青瓦覆面,龙首鸱吻,整体建筑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粗犷古朴,也融合了南方建筑的秀丽。最叫人惊叹的是王硇石楼特有的耳房,红墙蓝瓦,卷角张檐,隔扇花窗,明亮秀雅,形同江南水乡画舫,别有一番情韵。这种南北融合的建筑风格,被人形象地称作“太行川寨”。

据村史记载,原明朝镇京总兵、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王得才,奉命往北京押运“皇纲”,行至河北邯郸黄粱梦时遇土匪抢劫,带家人辗转逃难于此,子孙后代繁衍至今已有二十四代,历经600多年的历史。

或许是逃难到此的缘故,王硇村的房屋建筑特别注重防御和预警的作用。在王硇村,没有一条笔直的街道,没有一条死胡同,逢岔路口必有碉楼,可以随时传递信息,整个村庄俨然是一座攻防兼备没有城墙的城堡。此外,全村家家户户都有明门、暗门,从村里任何一户人家都能够走到其他户家中。时过境迁,这些暗门失去了往日的作用,但依稀可见古人在存亡绝续之时的用心良苦。

层次分明的古石楼建筑是王硇村的代表性建筑。平面以四合式院落为主,有一进式和多进式,当地称“一进四套院”“一进七套院”。院落以北房为上房,东西配房低于上房,在开门处建筑碉楼式耳房。据专家研究,这种碉楼式耳房形式来源于四川一带的碉楼,每个碉楼上都有几个窗口,具有瞭望功能,可以随时传递信息,防止敌人来犯。王硇村的碉楼耳房顶部采用卷棚顶的作法,以筒瓦铺砌,使耳房的造型别致线条流畅柔和。房屋顶部多为起脊房,在大木梁架上铺以青板瓦。这些青瓦屋顶与随势建造的房屋形成高低错落起伏的景观,成为王硇村的建筑特色。兰布瓦铺就的楼顶,四角和楼脊都安有张牙露齿的龙首鸱吻,这些鸱吻形状各异,线条流畅,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格外威武与壮丽。

村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东南缺建筑,每一排石楼,不是左右对齐成一排,而是自前向后均闪去东南角一块,错落而建,这是为了遵循“有钱难买东南缺”的习俗,意思是要把好的位置留给乡邻。更耐人寻味的是,“拐弯抹角”这个成语在这里得到了印证。为了方便让拖着货物的牲畜在小巷中穿行,村民特意把拐弯处的红石打磨成圆弧状,从这两个设计细节来看,王姓先辈在村落建造时,便投入了很多的心思。

细细回味,王硇村,就像是一部历史通卷,几百年沉淀下来的民俗文化,与充满太行风情的美景,在这里交汇。若不是亲临其境感受古村的一点一滴,很难体会此种妙趣。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