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蔚县 长城脚下 古堡新生

2021-02-24 16:21:30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蔚县,一座有故事的千年古城。穿越历史云烟,如今这里依然留存有1610处文物遗存点,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第一“国保”文物大县,被誉为“河北省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古堡,作为长城脚下的“另一个奇迹”,在蔚县丰富的历史遗产中尤为特别。在当地人眼中,它们是赖以生存的家园,凝注着不能忘却的历史,寄托着无法割舍的乡愁,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文脉。

让古堡活起来,让百姓富起来。近年来,河北省文物局和蔚县当地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探索有效利用方式,让古堡文物的资源价值持续释放。今天,当我们站在塞外群山之间,回望长城这条巨龙在历史深处的背影,那些广布在她脚下的一座座古堡,也正散发出愈加耀眼的光彩。

image.png

前世·今生   凝望历史的印迹

万山环合蔚州城,紫塞连云朔气清。

初冬时节,走进塞外小城蔚县,一处处铭刻历史印记的古迹绝世而立。朔风阵阵,拂过斑驳的城墙,吹响古老的铃铎,把人的思绪带回千百年前。

蔚县古称蔚州,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大板块对接带,曾为“燕云十六州”之一,燕山、太行山、恒山三山在此交会。连亘的群山之上,古老的长城斗折蛇行,注视着这片土地的沧桑浮沉。

长城脚下,星罗棋布的古堡,是蔚县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和历经风雨而巍然屹立的长城一样,它们见证了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静静守护着这方水土。

作为与明长城同时代的产物,古堡在蔚县大规模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明朝建立后,为巩固北部边防,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筑长城、广建城廓。明洪武十年(1377年),又在内长城、外长城之间地带重新修建了蔚州城,成为“京师之肘腋”,时有“雄壮甲于诸边,号曰‘铁城’”之称。明朝中期之后,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蔚州乡民纷纷筑堡自卫,逐渐形成了“十里一堡、五里一庄”的独特景象。

“历史上,蔚县有‘八百庄堡’之说,有村便有堡,见堡即是村。”蔚县文物事业管理所所长、蔚州博物馆馆长李新威介绍说。这些古堡集军事防御与日常生活于一身,汇聚了古街巷、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四大奇观,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的古建筑群”。

时至今日,蔚县仍保留有350多座相对完好的古堡。放眼全县,从南山脚下到北部丘陵,再到壶流河两岸,随处可见古老、雄浑的城堡。堡中堡、穿心堡、独门堡、堡连堡……一座座风格迥异、大小不一的古堡身上,凝聚着生存智慧,也浓缩着生活味道。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历经时光淘洗而顽强地留存至今,延续着醇厚绵长的蔚州记忆。

image.png

保护·修缮   留住古堡的记忆

若问蔚县哪些古堡最有故事,被称作“紫荆关外第一庄”的宋家庄堡当有一席之地。

“宋家庄村相传为宋姓人始建,但到明初建堡时,韩姓成为村中大户,后又陆续迁来苏、邹两姓,成为古堡中的‘三大家族’。古堡整体布局暗藏‘主人’二字,堡内除了有名的‘穿心戏楼’,还有许多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宅……”站在斑驳的堡门下,蔚县文联主席吴素琴娓娓道来。

古堡深处,夕阳之下的韩家大院更显沧桑。连环相套的院落大气非常,影壁、门楼上的砖木雕花精致考究,尽管历经岁月侵蚀而残破,却依然诉说着韩氏家族的昔日繁荣,折射着宋家庄堡的辉煌历史。

兴衰转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蔚县古堡都面临居住人口减少、建筑年久失修等问题,逐渐走向衰败、荒芜,甚至陷入消失危机。

拯救古堡,刻不容缓!

2017年,河北省文物局联合张家口市政府、蔚县县政府共同发起“蔚县古堡拯救行动”,发布了《蔚县古堡拯救行动倡议书》,明确了古堡保护拯救行动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了古堡近期、中期、远期保护维修计划。

“行动主要对古堡类型、价值和现存状态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评估,科学分析和判断古堡生存压力和发展前景,编制蔚县古堡保护、利用规划,制定古堡保护维修方案,加快完成20至30座重要古堡加固维修,完善安全防护措施。”李新威说。

位于涌泉庄乡的卜北堡村,是拯救行动的一处重要试点。

在这座明代古堡的堡门内侧,一组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格外夺人眼目——正殿采用高规格的单檐庑殿式屋顶,不吝精雕细琢,颇具皇家风采。

“卜北堡,是明代权倾一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的家乡。”吴素琴告诉我们,眼前这座玉泉寺,便是当年明英宗为王振敕建的家庙,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年,这处珍贵古迹曾一度雕砖零落、腐朽破损,如今经过精心修缮,再现了昔日风采。再加上同时得到“拯救”的王振故居、龙王庙、观音庙等文物,一个历史人物的生活印记、人生轨迹,在一座座重焕荣光的古迹串联之下,逐渐清晰起来。

“留住古堡,就是留住蔚县鲜活的历史记忆。”李新威说。在古堡总体保护规划的指导下,拯救行动循序渐进展开,目前已对蔚县多座古堡内的重要文物进行了保护修缮,并完成了300多座古堡调查和数据信息采集。

久藏深闺的蔚州古堡,正在重拾往日风采。

image.png

活化·利用   释放文物的张力

暖阳高照。冬日午后的小饮马泉古堡,几位老者在堡门旁安然闲坐,一派宁静祥和。旁边,一座悬有“龙庭”匾额的建筑古朴典雅,与不远处的古戏楼相对而望。阳光斜洒下来,金漆彩绘,熠熠生辉。

难以想象的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土裸露、屋舍坍塌的凋敝景象。

“小饮马泉是河北省文物局对点帮扶村,也是‘文物扶贫’的一个典型样本。”今年春天,河北省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孙晶昌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主持扶贫工作。他说,在文物部门看来,这个曾经深陷贫困的村子里,遍地都是财富:

这里保存着完整的明中叶古村堡格局,正南为砖拱堡门,堡门东有砖式影壁、龙庭、古碾坊、古戏楼、关帝庙等建筑,堡内主街北端筑高台建真武庙。整座古堡现存明清古民居三十余处,最罕见的是一套保存完整格局的明式古宅院,其它多为清代四合院,砖木雕饰华丽,体现着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经济实力……

“小饮马泉村具备发展旅游的良好条件和潜力。”孙晶昌说,该村位于燕云古道边,距离知名景区暖泉古镇只有约6公里。村东南在明清时是大片湿地,并有甘甜古泉,人们常在此饮马。村东有大型封土汉墓,明代名将马芳死后也安葬在附近。

依托古堡文物资源,将文物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从2016年至今,河北省文物局先后协调项目资金368万元对小饮马泉古堡进行修缮,并对周边环境展开治理。同时,村里陆续建起了文化广场、休闲公园、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和设施。

“对于古堡来说,文物保护意义非凡,唯有和乡村振兴、脱贫致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扎下根、走到人心深处。”孙晶昌说,扶贫先扶志,产业和就业是基础,环境和规划是未来。而修缮保护,是希望这些文化遗产能活态地融入生活,让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建设作出贡献。

村子美了,文物“活”了,古堡里的“原住民”们也越来越有奔头。2018年底,小饮马泉村成功实现脱贫出列。

“我走过新村整齐划一的村舍民居,走过修缮后格外朴拙厚重的古堡古宅,走过村边波光粼粼了千年万年的饮马泉,脑海中想象着,也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也能迎来熙攘的游客……”今年5月,在一篇记叙驻村扶贫工作的笔记中,孙晶昌用这样一段话憧憬古堡的未来。

经历过辉煌与落寞,今天的蔚县古堡正在迎来新生。透过那些容光焕发的古堡建筑,透过洋溢在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我们似乎看到了小饮马泉乃至更多蔚县古堡的明天——乘着文物扶贫、文旅融合的东风,它们已经从沉睡中缓缓醒来,期待书写更多新的传奇。

image.png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