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从“生态疮疤”到“风景长廊”——滹沱河美丽蜕变进行时

2020-01-06 10:20:14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魏如翔 ■图/武志伟

深秋时节,站在正定南城门上向南眺望,掩映在黛绿与金黄之中的滹沱河绚丽而静美。

一个月之前的第四届河北省旅发大会上,定位为“石家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主轴线”的滹沱河生态走廊横空出世。11月底,自石家庄市中华大街至藁城城区东的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全线完工,滹沱河以更加惊艳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穿城过乡的“生态疮疤”,到蓝绿交融的“风景长廊”,不断实现美丽蜕变的滹沱河,铺展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画卷,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生动诠释。

image.png

01  偿还生态欠账,再造风景长廊

11月16日上午,滹沱河正定段。

秋意渐浓,河边的芦苇荡仍是郁郁葱葱。一阵风掠过,苇花一起一伏,露出河面上嬉闹的水鸟。木栈道上,游人漫步徐行,享受着远离喧嚣的宁静时光。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横贯晋冀两省,流经石家庄市四区六县,被称为石家庄的“母亲河”。历史上,这里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丰土肥。“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文人笔下的滹沱美景,承载着几代石家庄人的乡愁记忆。

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受气候变化、用水量激增等因素影响,滹沱河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河道断流、植被退化、尘沙弥漫,成为一道穿城过乡的“生态疮疤”。

1985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指出,要恢复滹沱河两岸生态。

“当年我经常穿梭于滹沱河两岸,每次上河滩地都要扛着自行车走。当时我就想,将来一定把滹沱河好好规划、改造一下,让它柳成荫、树成林。”2008年,回到正定视察的习近平回忆道。

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只在旦夕之间,恢复和重建,却需经历漫长的过程。

“让太阳照在滹沱河上”——怀着这一美好愿景,石家庄市决心修复这道“伤痕”。从2007年11月滹沱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到2019年11月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完工,十余年间,滹沱河一点点找回了当初的模样。

今天,滹沱河两岸的美丽风景,便是这段历程的最好见证:利用河道滩地空间打造的河湖景观,堤岛相连、水韵十足;用建筑垃圾堆砌而成的景观山,清秀俊朗、自成一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野生槐树林,成片成排、绿涛涌动;12种花卉组成的万亩花海,三季绽放、姹紫嫣红;白鹭、白天鹅、黑鹳等珍禽在河畔筑巢繁衍、留驻过冬……

今年10月,滹沱河生态走廊作为第四届河北省旅发大会主推项目亮相。廊道沿线,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为中外嘉宾留下深刻印象,也让滹沱河这个名字声名远扬。

02   激活美丽乡村,酿出浓浓乡愁

正定塔元庄,位于滹沱河北岸的一座村庄。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曾骑着自行车到这里下乡。

2013年7月,习近平再次来到塔元庄,对这座河畔小村提出了殷切希望。

“总书记让我们把旅游做成规范化。”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说。有了总书记的明确指引,加上滹沱河生态好转,这座曾经“守着河滩、沙尘满天”的落后村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希望。

2017年以来,塔元庄利用邻近滹沱河水景的优势,开发贫瘠的河滩地,打造了千亩水上公园、木屋民宿小镇、昇格航空基地、梦乡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推出“美丽乡村+塔元庄+滹沱河景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游,成为一座闻名全国的旅游名村。

去年,塔元庄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村集体收入里,一半以上来自旅游和相关产业——与滹沱河的蜕变同步,塔元庄也完成了美丽转身。

有了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的魅力得以更好释放。

塔元庄西北15公里,滹沱河畔,南白店乡村驿站没有因为旅游淡季到来而遇冷。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看药田花海、学木作手艺、转乡村大集,玩得不亦乐乎。

作为第四届省旅发大会的观摩点位之一,这座驿站在亮相之初,便刷新了许多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认知。

“南白店村完全没有旅游产业基础,是滹沱河生态走廊帮助它找到了市场机遇。”该驿站的运营方——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城乡风景与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宜夏介绍说。这座驿站围绕中草药种植、家具制造等当地特色产业,打造了中草药科普康养基地、木作传承基地、乡村大集、咖啡酒吧、精品民宿等业态,在激活乡村产业的同时,让游人品尝到浓浓的乡愁滋味。

在滹沱河生态走廊沿线,这样的乡村旅游驿站共有9座。

“每座驿站都能与周边的城镇乡村、景区景点联动,成为一个窗口,承载彰显地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村民就业、带动产业复兴的功能。”石家庄市委秘书长赵文锋介绍说,这些乡村旅游驿站可以带动滹沱河沿线9个乡镇、73个村庄的发展。

image.png

03   盘活文化遗产,唤醒历史记忆

漫长岁月里,水流滔滔的滹沱河,孕育了两岸悠久灿烂的文化。

正定古城,在滹沱河畔伫立千年。这座古代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镇号称“九朝不断代”,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艺术宝库”。

走上正定南城门举目四望,古塔古楼星罗棋布,长河茂林尽收眼底。今天的古城,不但“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更有滹沱水景作为生态底色,水城相映,更显灵动。

唤醒沉睡的历史,滹沱河为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注入“活水”,让游人在畅享生态之美的同时,还能领略人文之魅。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把都城建在滹沱河北岸的“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十年前,来石家庄旅游的历史爱好者王森,曾为古中山文化的“深藏闺中”而叹息。现如今,平山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灵寿松阳河文化小镇等古中山主题景区在滹沱河畔建起,让游人在各种沉浸式的文旅体验中穿越时空,与古国重逢。

“滹沱河生态走廊串联正定和西柏坡,容纳了古国、古城、古县、古村、古矿五个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在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值得浓墨重彩书写一笔。”第四届省旅发大会总体规划编制单位——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院文旅分院院长郝清说。

过去,石家庄经常被视为一座缺少历史底蕴的城市。今天,从古中山国的战国风情,到正定古城的九朝遗韵,再到西柏坡的红色印记,一条沿滹沱河延展的风景长廊,串联起跨越两千年的文化记忆。

人文与生态交融,激发出空前的旅游吸引力。今年“十一”黄金周,滹沱河接待游客量达21.82万人次。省旅发大会之后,这里更成为备受游人追捧的“网红旅游打卡地”。

从一处接近干涸、风沙漫天的“生态疮疤”,到站上省旅发大会舞台、成为石家庄全域旅游发展“主轴线”,迎来美丽蜕变的滹沱河,不啻为河北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范。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