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邢台县 漫游探寻百年的古老生活

2020-01-06 10:20:14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张泽瑜 ■摄影/郑立明、马健 ■部分图片由景区提供

邢台市西部,热闹都市一隅,千年历史的纷扰往事流动其中。有着3500年历史的邢襄记忆在邢襄古镇重生,演绎出一座城池的幸福生活。有600多年历史的英谈古寨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区风土人情的重要历史遗存……

冬季,这里的石寨、古镇、农耕渔牧生活,为忙碌一年的你提供慢下来、静下来的诸多可能。48小时,听听旧时的故事,逛逛宁静的古村,尝尝原乡的土特产,渔樵耕读的古老生活会释放你所有的负能量。

image.png

DAY 1

10:00 AM@英谈村  百年石寨触摸百年生活

远望英谈村,三面环山,东面临河,犹如山中一座精巧紧凑的红色城堡。这里的景致不被季节束缚,掩在寨墙中的古老生活是最值得一品的体验。

英谈村的民居多建于明清两朝。“外看三层楼,近看不是楼,一层一个院,无梯能上楼”是村中房屋建筑的真实写照。因为山谷空间狭小,房屋多拔高地基、盘山而建,随坡就势,高低错落,以增大建筑面积和居住空间。从远处看房屋高耸,威严庄重,脚下是陡峭的十八盘,头上是狭窄的一线天,令人生畏。

进入英谈的主要通道是四个寨门中的东门,保存最完好。厚厚的两扇寨门各有五块门板拼接而成。城门大开寓意“五福临门”,城门闭合则为“十全十美”,开合之间都是美好的祝福。

村口的古橡树下,时常会有祖孙俩晒太阳,画面安详且温暖。

走在英谈村,从街道到宅院,从墙壁到房顶,都是用当地特有的红色石头垒砌,虽是自然取材,但石块之间凹凸咬合,严丝合缝,足以看出英谈先人的智慧和匠心。

远离闹市的喧嚣,时光给了英谈特别的偏爱。村中有大小石孔桥36座,小桥下婆婆们在河边石板搓衣。女人们坐在自家门口手拿鞋垫飞针走线,纳好的鞋垫作为信物赠与亲人,来表达祝福和惦念……古老而传统的生活在这里代代传承。

传承的还有英谈村的饮食习惯。几乎每家都能看到土石垒起的灶台,灶旁堆砌整齐的木柴,以及处处可见的石磨、石碾、石臼。英谈人会告诉你,用这些老物件做出来的饭菜特别香。

一个村子,数百年,按照一个模式,保持了一种共同的风格,不得不说算是一个奇迹。

image.png

12:00 PM  品一方旧时味道  @邢台县英谈村刘二妮农家院

刘二妮农家院,在英谈村也算“知名品牌”。夫妻二人自己养鸡种菜,闲时去山上挖野菜。四季野菜各不相同,相同的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凉拌来处理。春天的芥菜和麦苗菜,夏天的水芹菜和马儿菜,以及初冬的河曲菜,当属小店爆款,想尝鲜需要碰运气。店里的招牌菜品是石磨豆腐炖大锅菜,必备工具之一就是有着百年历史的石磨,二妮会告诉客人,只有石磨磨出来的豆腐才能做出纯正的大锅菜。蔬菜现吃现摘,豆腐入口即化、豆味香浓,这份“纯”是让人上瘾的秘诀。

1:30 PM  村中串串门  @英谈村

餐毕饭饱,穿行于英谈村窄窄的小巷,沿着石阶步步登高,不用楼梯就可以逐层进入各家宅院。英谈村几乎家家都有后门,且门开的与前门一样大,只是没有前门的宏伟和精雕细绘。并且只要家中有人就前门大敞,客人可以畅通无阻,当地人笑谈端着碗吃饭,可以串遍全村的各家各户。

英谈的建筑有军寨特色,院落彼此连通,并且留有隐秘的暗道通往外部,在战乱动荡的年代,这些密道发挥了重要的军事意义。民居无论前门或后门,每个门后都有一个直角型的墙垛。在冷兵器时代,有攻防掩体的特殊效能。

事实上,英谈村的确见证了太多的战争。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相传黄巢的起义军曾在此扎过营地,留下的营盘和起义的将台就在英谈村口河边。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总部和冀南银行总部的驻地,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国际友人白求恩都曾在此居住。

巷子里红褐色的石头墙上,依稀能看到枪眼及弹痕,战火硝烟的年代仿佛就在眼前。

5:30 PM  寻路罗野味睡山水之间  @邢台县路罗镇左坡村

距英谈村约7公里处,山水汇民俗文化园是第三届邢台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14个观摩项目之一。园中有一处木质建造的太行客栈,建在田野之中,面山向水。房间起名浮青舍、落花前、暮耕舍、凉月净……听起来就很宁静淡泊。客栈可容纳20多人住宿,相比城市里喧嚣的夜晚,这里的夜晚格外安静。

晚餐不要错过邢台当地人的最爱:路罗川里吃虹鳟。文化园内的太行渔府餐厅是一座老青砖建筑。鳟鱼是必点菜品,鱼从房前池塘捞起,直接送入厨房,快刀打理,刺少肉圆,新鲜滑嫩。

image.png

DAY 2  

9:30 AM  @山水汇民俗文化园  太行老街里的农耕文化

犁、耧、耘锄、箩、筛、碾、辘轳、簸箕、耧车、木扬锨、风扇车、风车、水车、独轮车……山水汇民俗文化园里收集和展示了许多太行山地区传统农耕生产用品。来到这里的老人,大多会触景生情感怀旧日时光,小家伙们会对这些没见过的物件十分好奇。

木椅、八仙桌、木窗棂、条凳、雕花木厢床、门头木构件等传统农村生活家具也陈列在侧,桌椅板凳上的花纹,门窗床柜上的雕刻,细节之处流淌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00 PM  @邢襄古镇美食街  品品“非遗”的烟火气

邢襄古镇的游玩可以从了解“非遗”开始。

美食街上,门店的木头廊檐、雕花门窗诠释着邢襄古镇古朴的人文内涵。热情的古镇村民会捧上一碗米酒欢迎客人,酒喝完碗一摔,算是开场。保定白运章包子、承德南沙饼、河间驴肉火烧……传统小吃的魅力,是能让人吃饱了也想再多尝两样。

每到节假日,长街上小吃店的吆喝声和擂台上的比武英雄会、绣楼招亲处围观众人的叫好声此起彼伏,不由得让人感叹,人间烟火才最是有滋有味。

1:00 PM  @邢襄古镇  “洞穿”3500余年历史的邢襄文化

邢襄古镇,四面环山,四周屏障纵横,近百座房子与老树、老街、老场景错落交织。

古镇里的“洞观邢襄”是“邢襄文化”的展示区,由14个“窑洞”和一个雕塑组成。这里的窑洞连缀起来,一孔窑洞一段历史,按照年代依次排列。从商代的明君祖乙,到东汉的刘秀,唐代的魏征、宋景,五代的柴荣,元代的五杰,以及医学泰斗扁鹊,天文学家郭守敬,22位名人的故事串起了邢襄3500余年的历史。

4:00 PM  @邢襄古镇戏楼  一碗热茶一出梆子戏

找一处老戏楼而坐,端起铜壶,倒上一碗热茶,听一段梆子戏,作为这次旅行的压轴节目。兴起时跟着哼上一两句小曲儿,也许你听不懂戏中唱的是什么,要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自在。

更多趣处  @小戈廖村  旮旯村中 提桶打水

比起小戈廖村,我更喜欢它的原名:小旮旯。非常形象的说明这是一处坐落在沟谷中,四面环山的“旮旯地界儿”。村民以务农为主,小麦、玉米丰收的时候空气中都是香甜的,山坡上栽种了板栗、苹果、核桃、柿子等果树,山顶被橡树林铺满。

据村口石碑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有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久居成村。小戈廖村的民居大多为青石建筑的二层四合院,依山而建,分布于街道两侧的东西山坡,好似体育场的看台,排列有序地从山坡伸向山脚。

村内的井水是岩石中渗出的山泉水,村中的三口古井仍在使用。这些古井上没有辘轳,用一根带钩的木棍就可提桶打水。

行走街道,穿家走院,门口院落随处可见红石石臼,村民仍然用它来制作豆沫;巷子里不时能看到带有“百忍堂”“松竹兰”“孝”“谦受益”等文字和鹿、龙、竹、兰、牡丹等图案的石雕、木刻,这些雕刻时时提醒村民注重修身、齐家。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