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隆尧县泽畔抬阁)

2019-11-04 15:28:10 来源: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项目序号:994 

项目编号:Ⅹ-87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民俗 

所属地区:河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隆尧县 

 抬阁又称“抬角”、“抬歌”、“高抬”、“挠阁”、“脑阁”、“高装”等,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抬阁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后逐渐传到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在清代盛行一时,流传过程中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特色。    

抬阁活动中由数名儿童扮作古装戏曲人物,根据剧情组成精彩的造型,固定在四方形阁子的铁柱和支架上,由人抬着行走。抬阁传统造型多取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白蛇传》、《西游记》、《昭君出塞》、《蓝桥会》、《黄鹤楼》、《打渔杀家》等剧目,造型高度在3至5米左右,阁子3层至5层不等,一般每层1人,也有的底层4人,中层5至6人,顶层1人。抬阁巡游时,一般用到4架阁子,多时可达6架甚至8架,每个阁子由4人或8人扛着前行。

  抬阁熔绘画、戏曲、彩扎、纸塑等艺术于一炉,造型优美,画面壮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民间盛行不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抬阁活动渐趋式微,农村中出现了抬阁制作技艺后继无人的状况,相关的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隆尧县泽畔抬阁是流行于河北省隆尧县的一种群众性民间艺术,它源于元代末年的扛神活动,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泽畔抬阁最初以人扛抬神像,后逐渐演变为扛抬活人化装的神,多表现为两个八人抬阁形式。一般的抬阁床长1.5米、宽1米、高1米。表演时,一演员站立或端坐在抬阁床上,另一演员好似站在其手上或肩上。整个表演充满惊险意味和诙谐幽默风格。泽畔抬阁演员选择极为严格,多在农历腊月由班头挑选十二虚岁以下的少年男女上抬阁,一般一抬阁男女各一。入选演员者全家庆贺,村人羡慕。抬阁所表现的情节以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穿插具有时代气息的题材,“吕洞宾戏牡丹仙子”、“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三打白骨精”、“关公保皇嫂”、“白蛇与许仙”、“哪吒智斗三太子”、“岳飞与秦桧”等都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内容。   

泽畔抬阁以对子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而以马锣领奏,演员服装则根据内容需要选用相应的戏装。按照惯例,逢到龙虎年才能进行抬阁表演。平时抬阁道具均由专人看管,制作工艺保密。 

  隆尧县泽畔抬阁集戏曲、舞蹈、杂技、美术、音乐等于一体,特色鲜明,造型别致,为河北地区民间艺术及民间风俗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来源: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
责任编辑:李为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