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成功举办

2019-09-18 11:07:53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6月9日至13日,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承办,“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

活动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首都群众的热情关注。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副部长李金早、项兆伦、党组成员杜江、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陈通、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副巡视员梁扉等领导出席并参观展览。巴哈马、摩洛哥、西班牙、哥斯达黎加、利比亚等十余国驻华使节、20余国留学生代表也受邀参观了展览。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党组书记雒树刚参观1号馆河北展区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李金早与易水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强交谈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试戴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爱国参加研培计划创作的围巾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杜江同安新造船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姜琳祥交流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与吴桥县石影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方士英交谈


河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梁扉同蔚县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佃亮交谈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和夫人参观易水砚制作技艺展位

活动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首都群众的热情关注。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副部长李金早、项兆伦、杜江,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陈通,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副巡视员梁扉等领导出席并参观展览。巴哈马、摩洛哥、西班牙、哥斯达黎加、利比亚等十余国驻华使节、20余国留学生代表也受邀参观了展览。



此次展览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活动场地包括1号馆和11号馆。1号馆以“大运河上的文化传统”为主线,突出“运河文化”,以大运河自南向北流向为展陈布置主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人(传承人)、艺(核心技艺)、品(经典作品)”作为重点展陈内容,同时与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各省市人文风物、自然环境相映衬,营造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经典文化走廊景观。馆内展示了大运河沿线包括河北省在内的8省市与大运河相关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58项,近400件(组)作品。









其中,河北省展出的有蔚县剪纸、吴桥石影雕、曲阳石雕、易水砚制作技艺、景县铜胎画珐琅技艺、雄安新区芦苇画和传统造船技艺等7项,50余件(组)作品。邢窑烧制技艺、廊坊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廊坊市三河錾刻技艺,以及威县土布纺织技艺还分别参加11号馆非遗现场展示互动板块和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成果展示活动。

我省展区内,今年特别设计的雄安新区展块展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吸引了不少观众围观驻足。作为白洋淀地区安新县的传统手工艺,芦苇画精选白洋淀特种芦苇等材料,经分类、切割、压平、雕刻、编织等多种工序制作而成,画面本色天然,古朴典雅。“以这幅《大富贵》公鸡为例,制作过程一般需要十几天左右,颜色有深有浅,浅色的一般都是原色,深色的一般都是经过熨烫碳化而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坐在小小的工作桌旁,一边制作一边向围观的人们讲解芦苇画的制作流程。


“芦苇杆在一般人眼里可能就是枯柴烂草,从来没想到还可以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来。虽然我也是保定人,这却是我第一次知道、看见芦苇画。”在北京生活了将近十年的田女士对展出的芦苇画赞不绝口,“一路看过来,体验过江南水乡刺绣的精细,没想到以粗狂豪放诸城咱们河北人也可以这么细腻。”


“这条生肖龙的手法是阴刻阳刻相结合,阴刻是去线留面,阳刻则是去面留线。”蔚县剪纸传承人高阳向记者展示其娴熟的剪纸技艺。惟妙惟肖的猴子,栩栩如生的舞龙……一方小小的彩纸在剪纸艺人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精美的作品栩栩而出,只要你能想到东西,都可以剪出来。


除了在纸上剪出各种各样的作品,河北人还可在岩石上雕刻影像。创作用金刚石为尖的钢锥不断凿击花岗岩,黑色的石板上即留下或白或灰深浅不一、疏密不均的小点,即是吴桥石影雕技艺。“其完全依靠创作者手腕力度的大小轻重,利用黑白明暗成像原理来形成摄影效果,成品的画面细腻逼真,清晰生动。”吴桥石影雕艺术传承人方士英说道,石影雕作品大致分为山水、虫鱼鸟兽、花草及人物肖像,其中人物肖像是最能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水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燕赵大地向世人展示了属于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丰富多样。沿线17个县(市、区)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项,省级94项。各类民间社火、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武术、杂技等民间艺术,承载了大运河浓厚的文化气氛。

自2015年起,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都轮流联合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已成为三地的文化品牌活动。活动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独特文化作用,对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宣传展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气象、新作为,进一步擦亮国家文化符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任编辑:伍松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