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郝建文:定格河北壁画的美

2018-10-15 10:49:55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淳于

百年前,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朝圣之路上有座闻名遐迩的歇脚寺——行唐清凉寺,寺中有一幅“三菩萨像”壁画久负盛名。1926年,在军阀混战的风雨飘摇中,这幅壁画被外国人“强行买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从事壁画临摹、保护工作30年的郝建文,自从2010年见到清凉寺壁画的照片后便念念不忘,“我就想有机会的话,等比例临摹一幅,让我们更多的中国人不出国门也能看到它”。

2017年底,他发起了一项公益工程——临摹复制清凉寺壁画。经过几番波折,20188月初,愿望终于成真,“三菩萨像”在他和壁画义工的笔下“重生”。

一次又一次地与壁画邂逅,让他觉得这是一种命中注定。透过历史留下的线条和色彩,郝建文不断地破解壁画密码,唤醒壁画的美,让壁画永生。

“我希望能定格河北壁画的美,让来河北旅游的人,都能通过壁画抚摸历史,感受燕赵文化的博大精深。”郝建文说。

临摹复制清凉寺壁画只是郝建文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插曲。从1984年入职至今,郝建文勘探挖掘的古墓已累计百座,邯郸湾漳北齐帝陵壁画、王处直墓壁画……河北境内一幅幅壁画被他一次次从黑暗中唤醒,名气享誉海内外。郝建文名字上的标签也越来越多,“中国壁画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文博副调研员”……然而,对他来说,“定格河北壁画的美”才是他此生无悔的追求。

归,乡关万里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幅高4米、宽3.9米的清凉寺“三菩萨像”壁画临摹复制作品呈现眼前,唯有震撼与敬畏。

三菩萨面庞丰腴生动,体态雍容,身着华贵衣装,璎珞装点其间。落脚处,衣褶飘动,颤动了观者的心弦。三菩萨从左向右依次手持拂尘、佛珠、如意,姿态优美地立于画面中,像是奏响了一曲色彩美、线条美、体态美的和谐篇章。画面中的部分细节已模糊不堪,辨不清容颜,褪掉的色彩是时间留下的痕迹,让观者心生敬畏又为之动容。

“这幅画作是根据清凉寺三菩萨像壁画一比一临摹复制的作品。”郝建文介绍说,“右边的菩萨面部呈深褐色,上面有残留的白颜色,和大英博物馆壁画说明牌上提到的补绘有关。”

“三菩萨像”原是行唐县清凉寺内的壁画。清代行唐县志记载,清凉寺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90年),是往来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者重要的驻足点。

1926年,外国人出资购买并揭取了壁画,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现如今,清凉寺壁画临摹复制作品已踏上前往成都的旅程。9月,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壁画论坛——传统壁画的复制与修复研究暨作品展”中,它将首度现身。随后,作为河北唯一一件参展作品,还会出现在“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中。

参加完国家艺术基金的全国巡展后,清凉寺壁画临摹复制作品将何去何从?在郝建文与行唐县文保所交流时,寻到了最佳答案。

清凉寺壁画临摹复制完成后,行唐县文保所负责人特意去看了临摹的壁画,希望由他们出资收藏。郝建文与临摹小组成员商议后决定,把这幅临摹作品捐献给行唐博物馆,“回到家乡,是最好的归宿”。

缘,妙不可言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郝建文对壁画有种特殊的感情,也有着超凡的鉴赏力。望都汉墓壁画、定州塔宋代壁画、王处直墓壁画……他如数家珍地罗列着这些壁画,像是在聊着认识了多年的朋友,亲切又熟悉,言语中流露出的是他对壁画的挚爱。

从一叠临摹画作中,拿出一张王处直墓壁画中的山水画临摹复制作品。画卷打开,一股古朴之意扑面而来,意境深远。郝建文把它从壁画上“请”下来,跃然纸上,留住了时间冲刷走历史的无情。

上百次古墓勘探和挖掘,上百次与壁画邂逅,给予了郝建文异于常人的鉴赏力;也因他对壁画的挚爱,让他拥有了与壁画惺惺相惜的默契,或早或晚,总能遇见。就像与清凉寺壁画的邂逅,便道是:缘,妙不可言。

2010年,郝建文出差到行唐,在招待所的墙壁上看到了清凉寺壁画的照片,“菩萨的面部生动,姿态优美,造型和设色不同于河北其他壁画”。

后来,郝建文得知壁画原作已流失,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初见的喜悦被“触不可及”的失望慢慢冲淡,逐渐又被“壁画流失海外,国人难能一见”的痛心掩埋。在那时,“等比例临摹一幅,让我们更多的中国人不出国门也能看到它”的想法在郝建文的心中悄悄萌芽。它像是一粒种子,繁花似锦,瓜熟蒂落。等待着时机!

与清凉寺壁画“偶遇”的七年后,郝建文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2017年,他在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古代壁画摹制技法人才培训》期间,了解到了《千年壁画,百年沧桑——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项目,决定临摹河北行唐清凉寺壁画,参加全国巡展项目。

摹,画壁成佛

“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勤奋篇》

2017年底,到20188月初,郝建文与长春大学的教师桑蕾、吉林艺术学院的教师邰浩然,河北师大教师田红岩,唐山职业画家王亚新成立了清凉寺壁画临摹小组,开始了一场流失海外珍贵壁画临摹复制之旅。

“临摹壁画,最好就是能看着原壁作临摹。”提起清凉寺壁画的临摹,郝建文有点无奈,“壁画实物在大英博物馆,别说看着原壁临摹了,就是去看一眼都很不容易。”

从事壁画临摹30余年,绘画方面的技术难题已经难不倒郝建文,而临摹项目成功的关键是能找到壁画高清图。

网络上查找高清图,无果;通过老师朋友家人帮忙找,无果;托朋友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拍照摄像,因设备和拍摄环境的原因,达不到临摹的要求,又一次落空。最终,一个朋友发来的信息让郝建文看到了希望。朋友的女儿在英国设计学院读书,利用专业知识及设备,才拍到了基本满足临摹需求的清凉寺壁画。那时,距离参展时间仅有3个月的时间,郝建文及壁画义工们开始了马不停蹄的壁画临摹。

临摹复制清凉寺壁画是一项公益活动,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是义务临摹,没有任何报酬,没有工作经费,做板子、买矿物颜料等还都要自掏腰包。临摹的时间,也都是从工作之外硬挤出来。长春、唐山、石家庄三地的壁画义工按照分工,分别临摹完成三个菩萨。

临近约定时间,长春组、唐山组的摹本相继运至石家庄,清凉寺壁画中的三菩萨摹本终于重逢。郝建文像是一个严苛的“文物医生”,对拼接起来的壁画进行观察,调整,“三菩萨像”获得了又一次的“重生”。

装箱邮寄作品前,郝建文常常因未能获得清凉寺高清图而感到遗憾。他又先后联系了各地朋友,其中一位美国朋友Chris Foster(中文名:傅希明)帮着联系大英博物馆,并与亚洲部中国书画及版画的负责人Yu-ping Luk(中文名:陆于平博士)取得了联系。陆于平博士得知情况后,把清凉寺壁画较清晰的图片传给了郝建文,供临摹壁画参考。她还提供了一些清凉寺壁画当时的一些情况,并希望郝建文能够将这次临摹参展、媒体报道等情况及时告知她。

郝建文开玩笑地说:“这次清凉寺壁画临摹闹大了,还得到了国际友人帮助,成了国际间的合作项目了。”

郝建文还将前往清凉寺开展实地考察,寻找清凉寺曾有过的碑刻,希望能找到更多“三菩萨像”确切绘制年代等信息,弥补历史缺失的遗憾。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刘旸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