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平山丁建婷:一个丁建婷,顶上一个养老院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1-02 10:01:46  责任编辑:秦秋朵

    丁建婷,女,1968年11月出生,平山县孟家庄镇六西岸村人,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因孝心可鉴,她在三里五屯几乎是家喻户晓。她伺候过身边的好多人。村里人掰着手指头一一数来,至少赡养伺候过6个老人,有自己的母亲,婆婆、姥姥和两个舅舅,还有现在多病的义父。有人开玩笑说,一个丁建婷,顶上一个养老院。

    “只要娘活着,打我骂我,我也愿意!”

    1980年,丁建婷的母亲与董吉怀结婚。重新组合家庭后,母亲又生下了小妹董俊婷。日子刚刚平稳了一些,谁料又一道坎儿横在眼前。1988年,义父得了肝硬化,病情一天天加重,生活上不能自理,那时她20岁,和母亲一边照顾患病的义父,一边充当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那时候她们到处求医问药,跑遍了医院,最终找到一个医术不凡的行唐民间医生,她跟母亲在家撑着,哥哥带义父看病,此后,义父的病终于一天天好了起来,总算松了一口气。因家里缺少劳动力,那年秋天只有20岁的她经父母劝说就早早结了婚。

    义父的病刚刚好转,母亲这边又累倒了。1993年,母亲因脑血拴瘫倒在床,一躺就是19年, 翻身喂饭,接屎接尿,母亲这辈子很不容易,丁建婷想只要她活着,就不能让她受一点罪。母亲本来是一个非常善良和聪明的女人。由于疾病的折磨,性格有时会变得异常,又打又闹,胡讲乱骂,时而哭、时而笑,俨然像一个三岁的孩子。有一次给母亲洗脚时,母亲一只手将她的头发一把抓住,拽到怀里,死死不放,眼见头发被一撮、一撮的揪下来,亲人们看着心痛如割。她的手上脸上伤痕累累,被母亲抓、打、咬更是经常的事。邻里乡亲常常感慨地说:“这么孝道的女儿,真是她母亲的福气啊!可惜她却不知道!”

    有一次给母亲翻身换衣服,擦洗尿布,弄完后已经劳累过度,身疲力尽了,一时头晕眼花昏了过去。义父赶到时,她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娘,没事吧?”“只要我娘能多活一天,是我最大的幸福”。她记得姥爷说过一句话: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

    1996年,丁建婷还把患偏瘫病多年的大舅接了过来,有人对她说:“你有两个孩子,又有卧床不起的母亲,身体不好的义父,你又把你大舅接来你这是何苦呢?她说:“大舅乐意在我这儿住,有我照顾,他心里高兴。辛苦是很辛苦,但我的心会觉得很舒坦。”

    2008年,婆婆也患上了脑血栓病,两年后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她跟丈夫商量说:“虽然你弟兄多,但他们各有难处。咱们就把娘接过来。尽尽咱们的一份孝心吧!”丈夫高兴的说,不知是哪辈子烧的香,修到了这么好的媳妇。一个小屋两个床位,一边是母亲,一边是婆婆。一会儿这个大便,一会那个小便。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喂饭。两个病人这边哭那边闹。

    就这样又过了一些日子。2012年春,婆婆的病情加重,不久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丁建婷一直守候在她的床前。相隔4个月母亲也过世,两位亲人的相继过世给了她很大的打击。母亲出殡的当天下午既悲痛又连日劳累的丁建婷再也坚持不住,病倒了……。

    “再苦再累,我相信我能挺过去”

    她家的日子本就过得很紧巴,屋漏偏逢连阴雨,三年前的一天,丈夫外出干活不幸摔伤,导致腰部椎部严重受损,不能下地劳动。她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又再一次里里外外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大女儿在省城上幼师需要开销;正在古月中学上高中的儿子得知爸爸受伤,想到家里有三个病人需要照顾,毅然选择辍学回家,帮母亲担起了一起料理家庭的重任。

    丁建婷自己辍过学,深知没文化的苦楚,她对知识的渴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所以她一再劝儿子不要辍学,“你要听妈的话,千万不能辍学!再苦再累咱也能挺过去!”

    点击此处返回投票页面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