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笔记:查清调查小区人口难度不小

来源:中国信息报  2015-10-23 20:58:11  责任编辑:张岩

    解析1%人口抽样调查的难点及对策

    □ 陈柱顺/文

    201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旨在了解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其调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对象为抽中调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凸显、人户分离加剧、城乡居民居住环境改变,给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开展带来不少困难,影响工作进程和数据质量。笔者结合历次人口普查特征、现行城乡人口发展和居住变化情形等谈谈个人体会。

    调查的几个难点

    调查小区人口情形、居住变动复杂,查清难度不小。主要体现在部分人员因就业、就学、经商、迁居等流动,使得“人在户口不在”或“户口在人不在”的人户分离情形显现,空挂户、一户多房、多户口、多处居住的人口查准、查实尤为困难,重登、错登、漏登屡见不鲜;一些外出流动人员,外出登记地、时间、就业情况等难以确定,尤其是全家外出,户记录、人记录搞准难度加大;一些外来居无定所人员,尤其是栖息在桥洞、车站、广场、街廊、公园等临时地点的人员,调查摸底、登记难度较大,申报信息难查证、查实;租房户等流动人员就业不固定,无正常上下班时间,调查难找人,登记十分困难;一些政策外超生、非婚生育人口、即生即死人口隐而不报现象依然存在,搞准难度较大。

    调查对象申报顾虑重重,详实数据信息难获得。由于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这必然会触及调查对象的家庭基本信息及个人隐私,一些调查对象出于财产安全、个人隐私及利益驱动等方面的考虑,申报顾虑重重,漏报、瞒报、虚报现象大有存在,详实调查数据信息难获得。比如:离异、再婚、领养子女、多处住房的调查户不愿暴露真实情况;领取拆迁补偿、未销死亡退休金的调查户隐瞒事实真相;政策外超生、非婚生育调查户为逃避社会抚养费,不愿如实申报人口出生、死亡信息等。

    适宜调查人员选聘难,培训难度大。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青壮年或有一定文化、劳动技能的人员大量外出经商或务工,留守多为老少妇孺或文化素质较低的居民,适合选聘担当调查工作的对象偏少。另一方面,由于本次调查采取住户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或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入户登记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采集调查表数据,在业务技术处理上提出了高要求。在培训上,由于本次调查共设3个调查表,涉及内容广、指标多、不同年龄段人记录选项和跳填项十分复杂,又运用PDA或互联网现场采集数据,使得培训难度增加,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的住户培训值得深思。

    部门组织协调有难度,调查合力不佳。此次调查涉及部门较多,包括公安、卫生、计生、民政、宣传、统计等部门,要对抽中调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进行“小普查”,组织协调难度不小。工作中,缺乏实质性的支持和行动、坐视旁观、不敢担当或不想担当的部门不在少数,往往是政府搭台,调查机构唱“独角戏”,工作开展合力不佳。同样,一些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问,沟通、协调困难。抽中调查单位经费落实难,影响工作开展。目前,在乡镇、街道办一级单位以填报《社区调查表》为标志的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刚启动,最终抽样结果尚未确定,致使调查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的办法在年初预算已不现实,成为“空中楼阁”,只能在明确抽中后进行专项经费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开展。

    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的对策

    扎实做好摸底、登记工作,确保调查不重不漏,数据全面、准确。摸底调查和入户登记是整个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调查的成败。在调查摸底时,要深入细致、不厌其烦地对抽中调查小区每一个地点或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口或住户的居住、户籍、流动情况等逐一摸底清查、排查,不重、不漏任何人口,认真填好《户主姓名底册》,并对特殊人员、住户或网报住户进行相关标注;把摸底数据与地方计生、公安、民政、村级单位等记录资料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核实,查缺补漏,去伪存真;对摸底中的特殊人员、住户等,走访房管、物业或相关人士深入了解情况,核实、核准相关信息。在入户登记时,要利用PDA或通过互联网对《户主姓名底册》中的每个人逐一现场核查、登记,对在现场多出和没有的人口,要仔细甄别,做好相关查遗补漏工作。

    严把调查人员选配关,精心做实培训工作。在人员选配上,应结合调查小区实际,选取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有普查或调查经验、身体健康、经培训能够使用PDA和掌握互联网操作的人员担任,或从社会上招聘有一定调查经验、责任心较强的人员担任。在培训上,要高度重视数据采集方式的转变给调查工作带来的影响,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借鉴三经普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调查表填写、指标解释、入户登记询问技巧和言行规范、PDA使用和常识判断等内容的培训,着力提高调查人员的实际调查能力和操作水平,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对互联网自主填报住户可集中进行培训,视其情况分配一定调查任务。

    重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调查工作氛围。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关于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相关部门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履行调查职责,主动配合调查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和户外广告等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调查对象对《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及1%人口抽样调查的宣传教育,使调查对象充分了解调查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打消思想顾虑,依法配合调查,如实申报人口信息,积极营造良好调查氛围。

    加强部门协作与联动,为调查提供便利条件。工作中,各级调查机构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共同推进工作开展;要密切加强与公安、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的协作与联动,充分利用这些部门的资料信息,发挥管理职能,全面查清人口的流动去向、来源及其人户分离情况,搞准人口的出生、死亡和居无定所人员状况;要与地方宣传部门及其基层组织共同做好调查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公民如实申报调查表信息。

    保障经费落实,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鉴于抽样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和事前安排财政预算经费的不现实性,各乡镇、街道办一级要在明确抽中调查小区后,高度重视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迅速成立工作机构,并结合本地实际,依据调查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积极协调地方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或开辟财源,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各上级调查机构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敦促地方政府落实资金,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作者单位:云南省马龙县统计局)

相关新闻

沧州启动1%人口抽样调查 涉及人口约7万人

2015-10-23 20:43:36

  沧州市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目前工作人员正在摸底排查。按照沧州市人口分布情况,国家统计局随机在沧州市选定248个社区(村)级单位,调查人口约7万人。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问卷

2015-10-23 14:10:59

据了解,此次调查对象为抽中小区内的全部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统计部门希望相关小区居民能够予以理解和配合。

1%人口抽样调查:一次关键时点的人口调查

2015-10-23 13:45:23

记者:在两次全国人口普查之间,还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搞1%抽样调查,很有必要吗?冯乃林:它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适时开展人口抽样调查,有助于了解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情况,为完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在张家口开展

2015-10-23 11:25:05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已在张家口市全面展开。从即日起至10月31日,调查员将会持证入户进行摸底,对被调查户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15年11月1日零时。

河北1%人口抽样调查11月1日开展 涉及约80万人

2015-10-21 20:21:54

  河北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将于11月1日零时与全国同步开展。此次调查在全省范围内抽取约3100个调查小区,涉及全省171个县(市、区),人口规模约80万人。调查对象为抽中小区内的全部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口)。调查采用入户登记或住户通过互联网主动填报的方式。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