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际刚:互联网+模式已成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9-30 11:00:03  责任编辑:杨欣

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研究员、博导魏际刚主题演讲 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摄

    在9月29日举行的“‘互联网+’河北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暨辛集皮革品牌提升专题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研究员、博导魏际刚就“中国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展开了发言。

    魏际刚提出,中国是产业大国,未来一二十年是实现产业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产业发展应以“造福于民、强大国家、繁荣世界”为使命,以“强、绿、智、联、特”为战略目标,实施“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灵活变化、植根世界”五位一体的战略。将满足需求作为产业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作为满足需求、由大变强的关键手段,通过协调来校正发展的不平衡,用灵活变化对创新和协调进行战略补充,从全球范围谋划产业战略布局。战略的顺利推进,需要更好的体制、政策、法律和文化保障。

    魏际刚提出了对当前中国产业发展的判断。

    中国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

    从2009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项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规定的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中国也是世界第三服务业大国。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在成为产业大国的同时,中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产品遍布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已下降到个位数,工业制成品上升到90%以上。2011年,中国拥有1431种出口份额排第一的产品,位居世界第一,远高于德国(777种)、美国(589种)和日本(229种)。2013年,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有95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入围企业数连续十年上升。

    产业结构从长期以工业为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并行发展转变。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未来几年,产业结构有可能从“二、三、一”进入到“三、二、一”阶段;第一产业结构内部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第二产业结构内部重化工业高增长态势开始回落,第三产业结构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转变。近些年,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涌现加快。

    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期迎来机遇

    新世纪以来,产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大规模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初级要素投入和支付高昂环境代价来获取 “数量和速度”,开始向依靠初级要素和技术、管理、知识等高级要素共同投入,更加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来获取“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然而,受体制机制、政策、观念、技术、人才等制约,转型十分缓慢。

    一是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地区和城乡发展很不平衡的基础上推进的,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很大。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拓展了中国的国际战略空间。

    二是新一轮开放的机遇。中国将在更广阔范围配置要素、资源,更大范围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更深层地参与国际分工,有更多机会集聚全球的资源、人才、资金、信息等。

    三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筑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带来机遇。

    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不少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增加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能力,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机遇。

    “强、绿、智、联、特”是发展目标

    “强”:全面掌握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生产关键核心零部件;拥有大批世界水平的跨国企业群体、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高;具有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话语权,对全球供应链拥有控制力。

    “绿”: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气减排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流通安全有保障;产品符合消费者审美情趣。

    “智”:产业发展更多基于科技、知识、信息和创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高技术化程度高。“联”:一、二、三产业联动;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联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联动;产业与社会、地区良性互动;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产学研用紧密衔接;产业链、产业间、企业间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物物相联、服务相联。

    “特”: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区域性和本地化产业特色鲜明。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