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北京城市结构 破解空间布局难题

来源:民建中央网  2015-07-09 14:14:37  责任编辑:么佳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中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北京原有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已经不适应大首都地区协同发展的需要。

    为此,在1月24日举行的政协北京市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会上,北京市政协常委、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在大会发言中,代表民建北京市委提出: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服务空间四个方面优化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路。

    任学良在发言中首先阐明了需要构建的四种空间模式:

    一、构建以“两轴四带”轮辐外溢驱动的北京生产空间模式

    “两轴”继续延续北京城市规划中“长安街”和“中轴路”十字交叉的思路。“四带”则是指高技术产业带、高端服务产业带、北部产业带和南部产业带。

    高技术产业带以中关村产业园区和空港工业园区为两大轮辐,重点发展能源科技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软件产业。

    高端服务业产业带以大兴、房山、通州三区五环至六环之间的区域为主,重点发展流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类服务业。

    南北两个产业带则是以北京拥有的经济高地作为大轮辐,构成“能量聚集核”,向北“外溢”建立由“生态功能区”、“养生功能区”、“资源功能区”这三大功能区做支点构成的产业带;向南“外溢”建立由“物流功能区”、 “空港功能区”、“港口功能区”这三大功能区做支点构成的产业带。在形成集聚和关联效应后,促成南北两大产业带“驱动力”的形成。

    “两轴四带”的生产空间布局不但考虑到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做到空间价值最大化,同时还加大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构建以“三级生活圈”为核心的北京生活空间模式

    城市生活空间等级体系是由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生活圈、通勤生活圈以及扩展生活圈构成。将各个圈层进行迭加整合,可以得出城市不同区位的理想生活空间模式。因此要对原有不同区位的城市空间分别进行生活空间的重构,以形成提升北京地区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体系。

    三、构建以“六个绿色通风廊道”为构架的北京生态空间模式

    人们对城市森林的需求也由过去的软性逐步变为刚性。因此,我们提出了构建“六个绿色通风廊道”为构架的北京生态空间模式。“六个通风廊道”包括植物园-前三门大街走向、京密路-东五环绿化带走向、太平郊野公园-十里河走向、清河郊野公园-东四环绿化带走向、西五环绿化带走向、永定河-南苑走向,以增强北京城市的通风能力,减压城市的热岛效应。

    四、构建“一个主中心+多个副中心”的北京服务空间模式

    “一个主中心”指国贸-金融街CBD,它作为“首都核心服务区”,立足于面向国际、服务于北京的首都功能,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文化等行业;“多个副中心”指大兴、昌平、丰台等城区的次级CBD,它立足所在区域,突出特色服务。

    为优化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任学良在发言中建议——

    一、将“四个空间”和“轮辐外溢发展模式”的理念融入2015年北京总规修编以及“十三五”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中。

    二、通过产业重构和功能重构,完善城市生产空间布局调整。北京市应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要通过“资源换空间”,实现与津、冀共建“经济一体化空间平台”。未来北京产业调整的主要方向包括:限制低附加值的批发和零售业;适度保留和发展高端制造业;限制新增教育、卫生规模;提升金融管理主功能,将配属功能向其他区域转移。

    三、尽快研究编制北京城市生活圈规划和相关政策。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城市空间的社会可持续性。因此要尽快研究编制北京城市生活圈规划,并将其作为城市社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要提升郊区社区的社区化程度;第二,构建中心城区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第三,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

    四、将城市森林绿化列入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变城市生态环境的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使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更好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通风廊道区域要:控制强度、限制高度、纾解密度、打通障碍;要从京津冀大区域来考虑生态空间的构建,进行大范围的互补性空间规划。

    五、突出各城区服务业的特色,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消费性服务业均衡化。使整个北京地区形成主中心功能突出、次中心特色鲜明的城市服务空间新模式。

    值得强调的是,优化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协调,更需要周边省市的密切配合,最终实现“大首都经济圈”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