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军旅作家、抗联史专家张正隆

来源:解放军报  2015-04-03 16:08:29  责任编辑:高薇

    【人物名片】张正隆,军旅作家、抗联史专家,出版10余部长篇报告文学,包括《雪白血红》《雪冷血热》《战将》《战争记忆》《枪杆子1949》。

    他们曾被当作“野人”

    记者:是什么让您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挖掘东北抗联史?

    张正隆:红领巾时代,我就听过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和八女投江的故事。我的家乡辽东山区,当年是抗联活跃的地方。历史缝隙中间那些闻所未闻、可歌可泣的故事,实在让我感动、震撼。

    在1938年后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抗联战士处境艰难,他们长发披散,脸像锅铁色,棉衣剐得像烂羊皮,上面全是大大小小的窟窿眼,几乎就是“野人”。能够分辨出性别的是女人不长胡须。

    我是个军人、作家,抗联是文学的富矿,而且是军事题材,就应该是部队作家的活。人活一辈子不能干很多活,但有的活是必须干的,是需要为之献身的。

    他们又被当作“巨人”

    记者:在历史缝隙里,东北抗联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军事编制,没有后方,因而也就没有兵员、给养、弹药补充,有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到1937年,东北抗联已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但是,1938年日伪当局在游击区普遍建起“集团部落”后,把抗联和人民群众隔离了。

    许多抗联老人说,杨靖宇如果有丁点窝头,那天也不一定会牺牲。1.80米的个头,日本人形容他“像一只鸵鸟在飞奔”,“像一个巨人在狂奔”。日本人解剖他的胃,发现里面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其实,“巨人”不止一个杨靖宇。同时期的抗联官兵,那胃里几乎都是这样子。

    当年东北的大山里有一种“标语树”,把标语用刀刻在大树上。“抗战到底!”“赶走小日本,打倒满洲国!”“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有的是扒去树皮后,硬生生地在那白生生的树干上刻写的。我20年前采访时,有的字迹斑驳仍然可以辨认。

    他们没留下一支建制部队

    却给后人留下一种精神

    记者:东北抗联对当代有哪些深刻昭示?

    张正隆:在人类的反法西斯战争舞台上,没有一支部队像抗联那样,面对那样恶劣的环境和强大的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觉得打不过日本关东军就跑,往关内跑。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则是能叫你打死,不能叫你吓死,宁死不屈,万难不屈,有一口气就跟敌人打到底。

    一切都是非人、非常规的。红的雪,热的血,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东北抗联没留下一支建制部队,一个连也没有。她给我们和后人留下了一种精神,一种照耀历史和未来的、无论什么样的敌人和艰难困苦都不可能征服的精神。

相关新闻

河北籍军旅作家刘笑伟出版《中国道路》获赞誉

2015-02-03 10:32:41

日前,《中国道路:开启中国世纪的大门》一书由海风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以政论性随笔形式向读者介绍中国道路的图书。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