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支教群体:扎根西部写青春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12-05 10:37:23 责任编辑:李莎

保定学院支教群体:扎根西部写青春

    2014年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推介人物2:

    【人物名片】

    侯朝茹、辛忠起、庞胜利……一个个普通的名字,背后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14年前,保定学院15名学子在毕业的时刻,告别父母,坐上西行列车,选择到新疆支教。从最初的15人到现今的上百人,从新疆到西藏,他们扎根讲台,默默耕耘,用青春书写奉献。他们的事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总书记在给他们的回信中说:“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吸引河北人民把目光投向了万里之外。在新疆、西藏等西部条件艰苦地区,保定学院的上百名毕业生,扎根讲台,一直在默默耕耘。

    14年前,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刚刚起步。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想法,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保定学院前身)的15名应届毕业生踏上了西行的列车。穿越荒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一个叫且末的小城落脚。

    即使在整个新疆,且末也被认为是最艰苦的地方——县城与沙漠只有一河之隔,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全年风沙、扬沙天气曾高达196天,一场沙尘暴就能“逼”走几位教师的事时有发生。自治区一位老领导曾这样评价:“在且末别说是工作,就是生活下去也是一种奉献!”

    放弃了许多更为优越的选择机会,告别了满怀不舍的父母和家人,他们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援疆干部,也不同于后来的“西部志愿者”,带着户口来执教的这15名毕业生面前,既没有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优惠政策,更没有对未来的美好承诺。

    他们来了,留下了,坚守着,用青春书写奉献。除1人因特殊原因返回内地外,其他14人在且末一干就是14年。如今,14人中有12位中学教师、两位党校教员——全部坚守教育一线。

    2003年,他们执教后带出的第一批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就在全巴州名列前茅。而今他们的学生也已经大学毕业,很多人受他们的鼓舞也返回家乡从教。

    艰苦的条件给他们的人生打上了别样的烙印:教英语的荀伊娜,因天气干燥、用嗓过度,任教3个月嗓子就坏了,课堂上连续两次出现失声;教高三语文的辛忠起身上长了红色斑块,密密麻麻,越抓越痒。在当地求治无效后,妻子劝他抓紧去内地看看,他一直没启程,反而说:“这病不危及生命,等学生高考完再说。”

    他们已经把自己融入了这片土地,十几个人聚到一起,喝杯啤酒庆祝下,婚就结了;调一间宿舍,并两张床,家就成了。而其中有的还把父母接来,举家迁入,而今他们的儿女也到了上学的年龄。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这一群体的回信中,勉励当代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保定学院则把他们的事迹拍成专题片《到西部教书去》,作为新生入学的“必修课”。追寻着他们的足迹,更多的师弟师妹们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保定学院统计,截至目前,这个群体已扩大到107人。(文/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董立龙)

    【读者评介】

    读者袁凤岐:支教学子淡泊名利、倾心育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震撼人心灵。他们的事迹可能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没有那么精彩绚烂,但就是朴朴实实地感人。

相关新闻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

2014-11-29 20:56:39

保定支教群体:家乡亲人的牵挂工作永远的动力

2014-05-16 16:45:50

①支教老师辛忠起的母亲在保定老家,已瘫痪多年,母亲重病不能在床前尽孝,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②在且末就要懂维吾尔语,今年3月下乡驻村的保定学院支教毕业生杨广兴(右二),正向当地朋友学习维吾尔语。

保定支教群体:热爱大漠红柳艰辛也成甜蜜

2014-05-15 16:22:30

②5月9日,24名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被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授予“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③紧靠沙漠的且末县,植树播绿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每次植树时,人们总会看到保定学院支教老师带着学生植树的身影。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