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题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成经济增长第三极

来源:京华时报  2014-04-04 13:45:02  责任编辑:张昭

    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曾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今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被强调,这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将提速。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连同环渤海湾区域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个经济发展引擎,将成为未来20年中国发展的前沿阵地,而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京、津、冀三方的共同规划、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到21世纪中叶,京津冀一体化将重现当年洛杉矶的崛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

    “实际上,无论从国家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情况,还是从科学规划的角度,京津冀一体化都是必然之势。”华银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庞文剑告诉记者。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来说,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第一次是珠三角,第二个是以长三角为主的改革开放。而经过了两轮改革开放,当我们积累了大量财富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区域。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就是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湾这个区域,它将像当年的深圳一样成为未来20年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京津冀三地之间因地缘上的接近,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一体化对于京津冀来说,都是一个必然的选项。解决城市病的急迫需要,与创新需求的导向激励,使得京津冀一体化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之下,京津冀都有着转型压力,如果发展得好,这一区域可能成为增长的动力。

    河北省积极出台文件对接北京

    为了对接北京,河北省积极行动,3月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指出,河北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环京津地区城市全面深化与京津对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

    按照《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讨论稿,河北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把首都周边的一批县(市)建设成卫星城市,构筑区域城镇布局结构。

    河北省积极对接北京的主要原因在于,河北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京津。《信达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北京、天津人均GDP在9万元左右,而河北省不足4万元,差距较大,京津冀一体化的程度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且从GDP增速看,河北省并无优势,比北京稍高,远低于天津。从产业结构看,三地差异较大,北京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6.5%,金融、通讯、信息技术等行业贡献较大;天津工业发达,在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势明显;河北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占比较高,钢铁、石化、建材等三大行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

    曹和平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可能涉及50余个县,经济整合规模或达1.5亿人,其规模将远远大于当年洛杉矶崛起。

相关新闻

京津冀一体化 北京怎么做

2014-04-04 11:13:03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产业选择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吻合,产业规模与城市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相适应,产业分工与京津冀协同相匹配。”李士祥说

京津冀地区将建立100个急救专用停机坪

2014-04-04 10:46:54

    3年内,将在京津冀地区建立100个急救专用停机坪。今后,将以首都为核心建立京津冀空中救援圈,对圈内直升机救援的区域进行全面覆盖。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