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老人一生勤勉 传承“萧氏家风”(图)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3-28 11:01:22  责任编辑:张娜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李雪杰 文/图

    家风是什么,按照字典中的解释,“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家风或许就存在于长辈时常训导的一句话中,或许存在于我们童年的某段记忆中,或许被父辈们一字一句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默记在心。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引发了广大网友热议,也让传统的家风教育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在丰润区浭阳佳苑小区萧育林家里,从父辈传下来的28句、224字的萧氏家风,被烫印在瓷砖上,镶在镜框里,恭恭敬敬挂在墙上。萧家儿孙从小都被教导,要按照祖辈传下的萧氏家风为人处事。如今,一生奉献给舞蹈事业的萧育林老人已经成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家中舞蹈比赛获奖证书装满柜子,舞学著作、舞蹈作品不计其数,在全省乃至全国广为传颂。在萧育林老人看来,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都是得益于父辈传下的良好家风。3月12日,记者来到萧育林老人家中,看到被老人视如珍宝的萧氏家风。

    父辈奋斗半世纪沉淀出萧氏家风

    记者在萧育林老人家中见到的这部萧氏家风,224字烫印在一块白色瓷砖上,镶嵌在绿色边框的木框中。从行为习惯到为人之道,再到修身养性,28句家风全部包含。萧育林老人告诉记者,“我父亲之所以最后选择把萧氏家风烫印在瓷砖上,就是希望家风可以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现在,我们兄弟两个,姐妹四个,没人家中都摆放着萧氏家风。让我们的后辈谨记,按照家风为人做事。”

    今年72岁的萧育林老人是萧氏家风的第二代传人,说到萧氏家风的起源,萧育林老人至今感念父亲的智慧和德行。“自念平生少作为,只留几语立身篇。但期尔辈能实践,代代相传莫等闲。”萧氏家风是萧忠恕老人亲手所写,老人用这四句诗写明了自己留此家风的初衷。

    萧育林老人告诉记者,萧氏家风是父亲萧忠恕老人用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总结出的。“我父亲小时家里很贫困,没房也没粮,到东北打工。他咬紧牙关奋斗,在东北一家店里站柜。好不容易熬到了解放,分了房子和土地。但我父亲出身苦,家里没钱,我父亲考学从初小升入高小时,在全校排第一名,但他上不起学,只好到东北跟人家学做买卖。那时候为了省乘车费,我父亲走着去,辛辛苦苦维持这个家。后来我父亲自学文化,虽然只有小学毕业,但他懂得很多,建国后也是全省劳模。”父亲萧忠恕在困苦中奋斗的经历,给了他许多启发,也让他做了一个决定:要让子孙后代从他的经历中获取精神营养,将自己总结的为人处事之道作为萧氏家风,代代相传。

    自幼背诵家风融入言行

    老人的邻居们这样形容他:看面容像90岁,但只要一跳舞,就跟20多岁的小伙子一样。现在老人依然保持着每天练舞蹈基本功的习惯,而这种勤奋刻苦的习惯也源于家风。1943年,萧育林老人出生,5岁时,他就已经对家风倒背如流。“那时我们年纪还小,看不懂现在这个224字的家风。我父亲就简化了一下,以三字经的形式来写。”至今,这个三字家风在萧育林老人的记忆中依然深刻,“幼儿童,听训教,尊师长,懂礼貌,早晨起,庭院扫,不懒惰,身体好。开始是写在纸上的,贴在我们家里后窗上,每天早上起床睁开眼就能看到。从小背诵,家风时刻都记在心里。”

    从小听从家风教导,萧育林老人和家人都养成了早起打扫的习惯。“从小时候开始就每天五点半必须起床,顶着星星打扫庭院,然后出去背粪,先要劳动一个半小时。直到现在我们的习惯还是这样,每天早上起来打扫楼道,也给邻居们创造一个整洁环境。”随着子女的成长,萧忠恕老人也不断改进家风,最终形成了现在这28句,224字的萧氏家风。

    良好家风益处多老人成绩卓著

    对于萧氏家风,萧育林老人和儿孙们从不敢懈怠,而萧育林老人也一直认为,自己能够在舞蹈界取得如此多的成果,和良好的家风关系密切。萧育林老人告诉记者,“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句,精益求精,钻研技术,勇于攀登,不畏险阻。光阴宝贵,切莫虚度,看书阅报,通今博古。”

    萧育林老人将家风践行到自己的事业中,成为了一名读书破万卷的舞者。“我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1979年分配到丰润区文化馆工作。白天上班,晚上我就在丰润图书馆看书。所谓开卷有益,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图书馆的书都被我翻遍了。1982年,为了挖掘民间舞,我一个人、一支笔、一辆自行车,走访了547个自然村,拜访民间艺人1352名,骑行达到3600余里。”除此之外,老人笔耕不辍,完成了100余万字的舞蹈学学术论文。“做人一定要勤劳,我不比谁聪明,所有的成果都是靠着勤奋钻研获得的。”现在,老人不但对民族舞研究透彻,而且精益求精,在拉丁舞领域成就卓著。

    代代相传家风永不过时

    在萧育林老人看来,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萧氏家风并没有过时,相反,它对这个迈入新世纪的家庭仍然起着巨大的作用。“家风不是家规,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我们按照家风行事,这一生都觉得生活很充实,不管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事业上,都感觉收获巨大。”

    现在,萧育林老人的两个儿子都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孙子、孙女也是成绩优异。老人并没有用家风来约束儿孙们,而是让他们在心底对父辈传下的精神食粮认可。“年轻人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我不要求他们全都背诵过来,但是从小我就让他们从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几句,按照自己选的那几句家风去生活、去干事业。大儿子选的是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二儿子选的是精益求精,钻研技术。这对他们的生活事业都有益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如果每个家庭有良好的家风,整个国家就会有良好的国风。正如萧氏家风最后一句所说,“人人若此,家和国固。”

相关新闻

陈思思受访谈“家风” 呼吁年轻人多陪父母(图)

2014-03-24 15:49:53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青年歌唱家陈思思接受中国妇女杂志采访,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新歌《平易近人》和她对家风的看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陈思思认为自己有责任呼吁在外打拼事业的年轻人,多抽些时间陪陪父母。

不贪便宜讲诚信 家风家训树灵魂影响后人

2014-03-19 10:20:58

为了锻炼口算能力,姥爷常常和我玩卖菜游戏,姥爷假扮顾客,我则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小商贩。有一次,在玩游戏卖猪肉时,我因一时疏忽,多算了5毛钱,姥爷并不知情,如数付账。虽然在外地,但幼年的游戏场景常常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提醒我便宜莫占,诚信待人。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