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鹿泉农村娃上学上演候鸟式“迁徙”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2-14 09:27:26  责任编辑:丁璨

  “小候鸟”的迁徙

  正月初六,家乡鹿泉市同阁村大街上彩旗飘飘,年味正浓,一拨拨六七岁、十几岁的孩子结伴在大街上追逐嬉戏,尽情享受一年中最有理由疯跑疯玩的几天。记忆中,自己的童年亦如此。然而,回到家,13岁的外甥女,却正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复习功课。原因很简单,上中学的第一个期末考试,没能考出理想成绩。

  去年9月份,本该升到镇一中的外甥女,被姐姐送到鹿泉市子弟中学,而她,并不是村里唯一一个被送到县城读书的孩子,甚至连少数都称不上。据姐姐介绍,外甥女小学六年级那个班有五六十人,最后只有十几人按正常程序到镇一中上学,其余不是转到县城读书就是到其他教育条件更好的中学。

  而这一现象,不只出现在“小升初”阶段,小学亦然。距我家不远的一位邻居,有两个孩子,一个正读三年级,另一个刚上幼儿园,去年也都被送到了市里上学。为此,工作地点在本村的邻居还特意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当然,邻居家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宽裕。但三年前,家境并不宽裕的表哥,也照样托人将两个儿子送到市里的一所小学读书。由于小学不管住宿,表哥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屋子,让他的母亲搬过去专门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直到现在。

  其实我们村小学教学环境并不差,干净开阔的操场,粉刷一新的二层教学楼,以及带有防盗窗户的微机室,都是现代农村小学的典范。而其教学质量在周围十几个村中,也位列前茅。只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城上学”像当年兴起的“打工热”一样,有一人率先尝试,并收获到好收益后,周围的人便都开始仿效,而其中不乏家长的攀比心作怪。“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里,同样适用。

  于是,周五晚上回家,周日下午再返回学校,几乎成为所有转到城市读书的农村孩子的生活轨迹。以致于某个周日下午,打算返回市区的我,等了1个小时都没挤上开往县城的公交车,因为每辆车上都挤满了了背着书包、拎着零食的学生。这些孩子们承载着家长的殷切期望,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