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好空气”之神气龙泉传唱传奇青瓷

来源:浙江在线  2013-10-15 23:10:08  责任编辑:郭凯

    浙江在线10月15日龙泉讯(记者 竺佳丽)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要说当今中国的瓷器,素有“瓷器之花”美誉的龙泉青瓷是不得不提的。昨天,“寻找中国好空气”团队在龙泉山感受了这股龙泉“神气”,接着我们就来领略龙泉的神奇了。自2009年9月龙泉青瓷的烧制技术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泉青瓷就开始了“烈火涅槃”后的新一次腾飞。

    夺得千峰翠色来:青瓷博物馆诉说传奇青瓷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是中国考古界先驱、“中国古陶瓷研究之父”陈万里先生对龙泉青瓷的高度评价。在龙泉青瓷博物馆里,我们深刻地领略了这句话的精髓。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以出产青瓷著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青瓷博物馆展示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系统介绍龙泉窑发生、发展、鼎盛、衰落全过程的展馆,展出的龙泉窑和现代名家青瓷作品以及丰富的瓷片标本,展现了龙泉窑一千多年以来每个时代的艺术特色,以及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青瓷晶莹如玉,色泽有如千峰翠色,宁静深远。看着橱窗里的青瓷作品,浮躁的心变得平静,时间都仿佛静止,采风团成员都沉醉在青瓷折射出的悠然的光晕中。

    中国美术学院陈淞贤教授曾表示,中国青瓷是借助大自然的生命色青绿色,象征晶莹清澈,温润敦厚的高尚人品,从而陶冶人们的心境,完成艺术最终的教化使命。特别是龙泉青瓷,造型端巧精简,釉色晶莹剔透,不事繁缛堆砌,充溢自然生机,达到了“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高层次高品位审美境界,实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

    导游告诉我们,在国外,龙泉青瓷还流传着一个好听的名字雪拉同,因为在16世纪晚期,龙泉青瓷传入欧洲,被浪漫的法国人比作法国作家杜尔夫的舞台剧男主人公--青衣少年“Celadone”,而这也成为了它在世界上的名片。而在上海世博会上,这个积淀了千年历史文化的china,以她清丽雅致、温润似玉的身姿,再一次让全世界为它喝彩。

    天津北方网旅游频道总监金阳自进了博物馆就没停下手中的相机,他感叹,“来龙泉就是要看青瓷,这工艺真是太绝妙了!”

    雨过天青云破处:青瓷小镇记录独家记忆

    “中国独一无二的青瓷小镇”,龙泉市上垟镇是现代龙泉青瓷的发祥地,也是龙泉青瓷最集中的产区。在告别了博物馆后,记者们走访了这个飞出烈焰凤凰的小镇,听它讲述令人心动的“青”歌谣。

    “中国青瓷小镇”项目总投资为1.2亿元,分三期投入建设,以上垟镇龙泉瓷厂旧址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深入挖掘近现代龙泉青瓷文化内涵,形成以点、线、面相结合“一核一轴六片”的开放式、生态化人文景区。

    “披云一日,青瓷千年”,披云青瓷文化园是青瓷小镇的核心。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县政府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迅速恢复中国历史五大名窑,尤其是龙泉窑和汝窑的生产”批示,在上垟设立国营龙泉瓷厂总厂及青瓷研究所。就在这儿,当时龙泉最优秀的民间制瓷艺人如李怀德、张高岳、张高礼等恢复青瓷生产,正式谱写新中国龙泉青瓷的发展史。

    令人惊讶的是,五十多年过去了,上垟国营瓷厂办公大楼、青瓷研究所、专家宿舍,工业厂房、大烟囱、龙窑、倒焰窑、水碓等保存完好,由此也可见龙泉青瓷发展的轨迹。

    青瓷文化园规划面积200多亩,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旅游经典景区”,并启动国家4A旅游景区创建计划,预计2013年完成建设。“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青瓷文化和制作青瓷工艺普及到游客,让青瓷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龙泉披云青瓷文化园庄主郑峰如是说。

    文化馆按功能分为游览区、体验区、休闲购物区三块,它保留了原来国营龙泉瓷厂的厂房风貌,设置了青瓷传统技艺展示厅、青瓷名家馆、青瓷手工坊等各种青瓷主题的休闲体验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加上新的休闲体验,让记者们不仅了解青瓷发展的文化脉络,也让他们亲手体验青瓷工艺的铸造快感。“看《人鬼情未了》里做陶瓷的情景还挺浪漫的,原来自己做起来这么费劲!”有媒体记者打趣道。

    “我们希望将青瓷工艺与其他的中国文化相结合,打破传统,制作独特的创意青瓷,如与中国的书画结合等。”郑峰向记者介绍了文化馆在传承青瓷工艺上的不同做法,它不仅是传承一个工艺,还将现代人新的创意和想法加入其中,让青瓷富有新的生命力。

    “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青瓷的传奇不仅在于她“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外表,还有千百年来一直温润如初的传承,她是真的神气!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