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梦到中国梦

来源:北京晨报  2013-08-17 10:42:39  责任编辑:张娜

    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5周年的日子,从鸟巢、水立方传出的欢笑声告诉我们,曾经的奥运场馆,如今已经成为市民观看比赛、演出、参与健身游览的乐园。在积极参与2013第四届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服务的志愿者身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从未远去。在全民健身夏日广场活动中,“彩色跑”让运动成为趣味,“固齿自行车”让运动成为时尚,“欢乐足球”为运动带来快乐和健康。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五周年的日子里,奥运会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延续、在传递。

    59岁女铁人再展英姿

    昨天,一场专为健身爱好者和普通市民举办的“奥运城市铁人三项赛”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在鸟巢、水立方这个“奥运圣地”鸣枪开战,为2013第四届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再次掀起了时尚运动的新高潮。

    首先进行的是1500米游泳项目。比赛之前,200多名铁人三项爱好者已经站在泳池边摩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了。他们按照年龄分成八个组,年纪最大的是50岁以上的第八组。今年59岁的王秀存是第八组的领军人物,说起她,同组的队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一位队员说:“王大姐是老 铁人 了,你看看她这身子骨,哪像快六十的人啊。”站在一旁的王秀存笑着告诉记者,铁人三项对于她来说就像玩一样,“玩呗,自己高兴了、身体健康了,比什么都强。”王秀存肤色黝黑,她说,这都是在游泳池或者骑自行车的时候晒的。

    别看是业余选手,但是王秀存和队友们每周都会邀请专业教练来做指导,每周队员们要骑一次自行车,爬山、游泳更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热情志愿者微笑服务

    在赛场上,除了选手们挥汗如雨,场边的志愿者们也十分辛苦。从比赛开始之前,年轻的志愿者们就开始忙碌,赛道引导、供给保障……大家的分工十分明确。在自行车停放点,两名志愿者一直笔直地站在场边,不停地提醒选手们进行自行车比赛的方向。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自行车骑行比赛需从赛道的绿色标识处开始,而有些选手一跨上自行车就准备开始比赛,志愿者不管多累、多热一直认真地提醒选手:“请从绿色区域开始比赛。”

    除了服务运动员,志愿者们还充当了拉拉队的角色。不管是自行车骑行赛道旁还是12公里的跑步赛道旁,都有志愿者的身影。进入跑步项目后,很多运动员的步伐变得十分沉重,这时年轻的声音再次响起:“加油啊,坚持住,到前面就有矿泉水了。”在跑道边,来自人大附中初三年级的王瀚洲等三名志愿者早已准备就绪,他们从冰块里掏出一瓶瓶透心凉的矿泉水,询问队员是否需要。手握着冰凉的矿泉水、再加上志愿者们热情的加油声,选手们抖擞精神继续征战。

    自行车比赛互相加油

    游泳项目9时开始,仅过了20分钟,第一名选手就已经完成了1500米游泳比赛。只见他从泳池出来后,精神抖擞地跑往自行车停放点,准备参加环奥林匹克公园20.08公里的自行车骑行比赛。

    经过游泳的激烈角逐,部分选手的体力消耗较大,便趁换乘自行车之际稍作调整。一些选手看到身边的队友落后了,热情地高声喊道:“加油啊,别泄气儿!”听到喊声的队友哈哈一乐,便跨上自行车飞奔而去。激烈的比赛也引得游客们驻足观看,为这些勇于拼搏的铁三爱好者们加油助威。

    未来或打造季赛月赛

    经过激烈角逐,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此次比赛决出6名冠军。赛事主办方负责人、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吴京汨为冠军获得者颁奖。

    主办方介绍,本届城市铁人三项赛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赛事首次将鸟巢、水立方和奥林匹克公园进行充分的资源整合,首创了北京奥运会田径和游泳主场馆的联动模式,创立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独具奥运特色的“奥运城市业余铁人三项赛”这一大众健身品牌。二是“面向大众,趣味健身”。此次报名不仅完全免费,更不拒任何零起点的参赛选手,更多的初衷是让普通人能够有机会到奥运场馆体验运动的快乐与魅力。三是“传承奥运,长远规划”。作为一项创新举办的群众健身活动,赛事首次将奥运场馆旅游及全民健身有机结合起来,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度旅游”的全新体验模式,将来可能会创建季赛、月赛等形式,打造推动奥运财富长久惠及百姓、造福城市的体育文化品牌项目。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