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剩女”解铃还需系铃人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2013-03-08 08:55:29  责任编辑:李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 沈翔慧

    “剩女”,是时下对“大龄”未婚单身女性时髦的称呼。据2009年相关数据报道,北京“大龄”未婚单身女已超过80万,远高于日本。日前,由中国医师协会等40余家机构及媒体单位发布的首份《中国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剩男剩女”目前的心理状态中,快乐情绪仅占25%,“孤独寂寞、疲倦、焦虑”等负面情绪占75%。为什么会出现为数众多的“剩女”,她们如何才能走出潜在的心理阴影?本期心理专家的分析或许能对处于纠结状态的她们提供帮助。——本版编辑

    “剩女”问题在我国一线城市已相当严重

    陈晓莉(化名),31岁,独生女,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家境比较好,养尊处优。上学期间除了学习外,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也不喜欢交朋友。大学毕业工作后,认为自身条件好,根本不理会择偶的事。有人给介绍男朋友,听听条件觉得和自己的要求差远了,连见个面也不愿意。就这样一晃到了二十八九岁了,开始想找了,仍有些理想化,有时甚至依自己父亲的条件去找。好不容易谈了男朋友,要么觉得男方“不像父亲那样会体贴”,要么觉得“不会谦让自己”、“大男子主义”等,结果恋爱遭遇连连失败。所以到了31岁还在徘徊,依然孤身一人,并感到机会越来越少了。

    王灵慧(化名),40岁,有一弟弟,自小家境一般。她勤奋读完大学后,在亲戚的帮助下到了美国,边读书边打工,后又在美国工作了好几年,终于把弟弟培养出来了,也赚到了钱,而自己已三十好几。想到该成家了,她开始有意识地寻觅另一半,错过了最佳时间的她仍坚持“结过婚的不要”、“年龄太大、脾气怪的不要”、“文化层次低无法沟通的不要”。因为没有合适的对象,所以到40岁了还和老母亲同住,心里的寂寞只有她自己知道。

    刘乔乔(化名),今年32岁了,在某酒店当经理。她自小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差。朋友少,不信任周围人,只满足于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空余时间在家上上网,也与网友聊聊天、谈谈朋友,但真的要谈婚论嫁了,她就退却。父母说起她的个人终身问题,她总是“烦来、烦来”地推开掉,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出去,朋友也越来越少。现在32岁了,还待字闺中,她是表面上不急心里急。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