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1+1:温总理说楼市调控“不灰心”令谁心惊?
河北新闻网
2011-03-02 16:04
责任编辑:王谦
【字号

本站搜索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温总理说楼市调控“不灰心”令谁心惊?

  背景: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对于房产调控问题,温总理表示:有人说我“灰心”了,其实我没有“灰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我们一定会实现调控目标。

  燕赵都市报发表余丰慧的文章:总理说未来五年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覆盖率可以达到20%,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只要各地能够落实下去,对于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对于分流商品房需求压力、平抑房价将会发挥巨大作用。对于民众担心的保障房建设资金等问题,总理明确表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现在就加以研究并且做好准备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必须开好头、起好步,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日前,在全国落实保障房建设专题会议上,各地签订了保障房建设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正像温总理所说:关键不在一张纸,而在于决心。有了决心就会有资金,就会有土地,就会有办法。更引起我注意的是温家宝总理对开发商说的几句话: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但是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真心希望广大房地产商对温总理的话语有所思考和震动,你们这么多年赚取的暴利是无数背负一生债务的普通百姓付出的血汗代价。聪明的开发商应该意识到,中央政府这次调控楼市的决心,应该认识到高房价已经走到尽头。温总理没有“灰心”,就是给了百姓更大的期待和信心;温总理说“我相信,只要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我们一定会实现调控目标”,这个目标是百姓期待已久的,并且曙光初现。

  小蒋随想:房产调控的一大关键是,必须解决好地方与高层的博弈。去年,国土部约谈了12个违法用地较严重地区的一把手,新闻说:“从他们(被约谈的一把手)的表情上,能看出滋味很不好受。”只是面露难色,有何实质性问责却没说。一位国土资源部工作人员介绍,前年被约谈的城市均被扣掉1000亩用地指标。扣指标,官照当,有多少威慑力?“严重违法用地”的一大主因就是地方乱搞房地产开发,“吃”卖地财政的饭,而保障房建设恰恰与上述目的相反。如果地方政府完不成责任书中定下的保障房建设目标,斗胆进言:请总理严惩那些对调控阳奉阴违的家伙。至于房地产商,其赚钱的赤裸与蛮横,人们有目共睹。地产商能否“讲道德”,还在于大环境能否制约其不道德。正是某些权力者卷入地产腐败、某些银行违规放贷、投机心理下的众人炒房,使得地产商想不获得暴利都难。如果不能还房子以居住之本来面目,地产商还会将房子当钻石卖。温总理去年12月曾表示:“在我的任期内,一定要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还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绝不会退缩。”此次,总理再度重申“不灰心”,是国家对房产调控将继续给力的进一步提示。谁敢和高层的决心耍心眼,那就试试小胳膊能不能拧过大腿吧。

  农民工薪情超大学生正常吗?

  背景:春节过后的“用工荒”,促使企业纷纷上调了农民工工资,农民工月薪2000元以上已很普遍。与此同时,一些单位给大学毕业生开出的月薪却在2000元以下。“大学生工资不及农民工”成为话题。

  湖南红网发表符玉瑶的文章: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恰恰是我国当下产业结构畸形的集中表现。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初高中毕业即能胜任,何需吸纳成本高得多的大学生?而公务员、事业单位,也早已人满为患。而在“用工慌”突显的当下,面对择业条件相对较低的农民工,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便难以显现。如此以来,“拿大学生当初高中生用”这种人才的结构性浪费,也是难免的了。好在如今的大学生对此已经见怪不怪。“45%的被调查应届生求职者认为工资不及农民工很正常,工资待遇高低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这说明他们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当前严峻的就业现状。但是,仍有近4成的人认为,“大学生成长空间更广阔”。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奈,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成熟、自信。这批人注定要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付出代价。然而,作为政府,如果不能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来把握现状,那么,“读书无用”论势必趁机蔓延,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小蒋随想:我们过去有个误区,干体力活的一定比干脑力活的收入低。其实,能干脑力活的未必能干体力活,反之也然。这其实是各有优势的问题。比如在美国,建筑工人的收入并不低。过去,“人口红利”使我们并不缺乏干体力活者,如今“用工荒”出现,使得过去被低估的体力劳动价值得以提升,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价值回归。大学生找工作难,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本身有问题,垃圾论文、混学历、理论脱离实际大量存在,使得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许多地方仍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支柱,更多需要干“粗活”的农民工、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某些大学生。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不如农民工,只是问题的表象。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本领、让大学生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为着眼点。各地更应意识到中国不可能永远以“粗加工”为发展主业,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型与升级势在必行。这不是“读书无用论”的问题,而是我国的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需要更加合理匹配的问题。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