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频道_原创专题>>专题>>温总理难舍的教育情结>>承德优秀教师>>承德优秀教师卜延荣:丹心不改铸师魂

承德优秀教师卜延荣:丹心不改铸师魂

http://www.hebnews.cn 2010-09-10 16:51 承德市教育信息网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9月3日,卜延荣在用左手在黑板上板书。

1949年6月,卜延荣生于隆化县湾沟门乡茶棚村盘梁上自然村,1971年参加教育工作,从教38年来,他一直坚持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家乡偏僻的农村小学留下了他辛勤育人的身影,他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心爱的教育事业和可爱的孩子们,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自1990年2月受伤造成右侧肢体偏瘫后,他用左手重新拿起了粉笔,靠半侧肢体坚守岗位19载,他用默默无闻的工作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怀。《承德日报》头版头条、《燕赵都市报》、新华网、承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无悔的选择

卜延荣家住隆化县湾沟门乡茶棚村盘梁上自然村。村子在大山深处,只有十几户人家,到茶棚村还有七八里崎岖的山路,到乡里则要30多里。卜延荣自幼家庭贫困,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但他聪明伶俐,酷爱读书,他外祖母家的旁边有一所学堂,他借住外祖母家的机会,常常在教室的门外偷听先生讲课,他的诚心感动了先生,因此他被特许在教室里旁听,但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教书的先生特别喜欢他,他也非常地崇拜先生,于是长大后当一位教书先生便成了卜延荣小小的理想。 1971年春天,因为村里的小学缺老师,村书记找到初中毕业的卜延荣,看到偏僻山村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想起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卜延荣动心了,第二天就拿起教鞭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

每天走几里山路去上课,回家再到地里帮忙。每月除了几块钱的工资,还能挣一些工分,而且因为成了村里的老师,家长、孩子们打心眼里尊敬他,这让22岁的卜延荣从教学工作中享受到很多幸福和快乐。正因如此,卜延荣的教学劲头很足,他亲自到县城买来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自学,利用业余时间做摘录、记笔记,每一学期,卜老师都能积累厚厚的两大本,而且卜老师虚心向老教师求教,有空闲时间就去听老教师的课,回到家仔细琢磨教学过程。为了让自己教的科目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卜老师认真备课,细心钻研教材,还用自己的巧手自制了许多实用的教具,自费参加了继续教育。因为工作勤恳,任劳任怨,教学成绩突出,他多次受到校、乡、县里的表彰奖励。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偏僻的茶棚村也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在承德市工作的哥哥看到每月只挣十几元钱且起早贪黑工作的卜延荣,几次劝他离开教师岗位去承德市工作,但是卜延荣面对熟悉的校园、可爱的孩子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他毅然拒绝了弟弟的要求,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行列。1982年3月,茶棚村又选他当村干部,当村干部工作压力小,工资不拖欠,教师工作辛苦况且工资还常被拖欠,“我不当教师,学校就会撤掉,这里的孩子就要翻梁跑到二十里外的地方读书”,想到这些,卜延荣婉言谢绝了。十几年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也获得了回报,1986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这一年,卜延荣17岁的儿子不幸遭遇车祸,“我失去了一个儿子,但我的学生都是我的儿女”。经历了丧子之痛的他只要来到学校一切不愉快就全忘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1986年他获得了河北省政府授予的“园丁奖”,这是一个偏僻山村小学教师想都不敢想的殊荣,正是凭借着这些出色的成绩,1987年3月,在当了17年民办教师后,卜延荣光荣地成了一名公办教师。这是对卜延荣教学成绩的最好回报和鼓励,同时也为“这辈子交给教育,交给孩子们”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责任编辑: 兰菲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