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

善美家风故事 │董艳霞家庭:母亲是一本书

2024-04-02 14:16: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母亲已七十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只是有些健忘,我每次与她聊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似乎从未休息过。年还没过完,她便扛起锄头下地了;炎热的午后,她拉着架子车到生产队里积肥;入秋了,她弓着腰一头扎进玉米地里;寒冷的冬日里,她针线活不离手。一年四季,她手头永远有忙不完的农活和做不完的家务。

我清晰地记得,家里有一本黑色硬壳的大书,里面夹着各种各样的纸质“鞋样子”。这些都是按照我家每个人脚的大小形状描画出来的,随着我和哥哥的成长,还在不断更替。

母亲总是有纳不完的鞋底和做不完的鞋。从单鞋到棉鞋,除了我家人的鞋,亲戚家的鞋也找母亲做,街坊也找她帮忙,母亲甚至年三十晚上还在帮人家做鞋。那时我穿上母亲做的新鞋,小伙伴都很羡慕我有个手巧的母亲。

这就是我勤劳的母亲,让我拥有了快乐的童年。

我母亲有双天生的巧手。据她说,小时候外公不常回家,外婆干活早出晚归,落下的中间这一餐让他们兄妹几个好生痛苦,于是,她这个当大姐的就自然而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做饭做菜。后来出嫁,她的婆婆、我的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吃喝用度非常考究,尤其在吃的方面,什么火烧什么水、什么时节吃什么菜,规规矩矩,方寸不乱。母亲投师于我奶奶门下,不足一个月,厨艺已初见长进;三个月有余,突飞猛进;到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是婚丧宴席都能操办得游刃有余、街坊邻居无不交口称赞的居家小能手、好厨娘。

小时候过年,凉菜、热菜全部提前备好。饺子要包好几百个,水果、小食都不得少。那光景,常常是午饭撤下去的饭菜,晚上热一热接着端上来,仿佛永远吃不完,而话能说到天荒地老。外头鞭炮“噼噼啪啪”地放,屋里腾腾的热气最终扑到了窗玻璃上。如果这时候突然下起大雪,客人便不忍走了,母亲会自然而然对大家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把诗说得像家常话一样。那是我记忆里最浓郁的年味儿,浓妆淡抹,意蕴悠长。其实桌上的菜不外那几样:豆酱、酥肉、酥鱼、什锦锅子、扣肉丸子、干炸带鱼、八宝炒酱……视各家经济情况而定。假如半天下来谈兴不减,母亲会亲自下厨额外备几样小炒。小炒都是新鲜菜,清清爽爽,不油腻。没有胃口时吃几样甜点也很享受,八宝饭、核桃酪是永不会出错的选择。

这就是我的母亲,让我读懂了技多不压身的道理。

父亲38岁那年,由于劳累过度,得了风湿性心脏病,手术费用至少1000元。对我家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一向要强的母亲犯难了,但她并没有被吓倒。她向亲戚朋友家借钱,凑够了1000元。临走前,母亲告诉哥哥一定要带好弟弟妹妹,便带着父亲踏上了求医的路。

医院里不能住家属,母亲只好在外面租房住。医院和住处相隔18站,为了节省开支,她从不坐公交车。经过18个小时的手术,父亲的心脏被切除了三分之一。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父亲恢复得很快。母亲很坚强,从未掉泪。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让我读懂了母亲的坚韧。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让我们坚持读书。

201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学校。那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封住寝室的门,当时我在寝室想,如果母亲这时给我送来被子该多好呀。“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我打开门一看,果真是母亲抱着被子和一个塑料暖壶站在门口。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兴地蹦了起来。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让我读懂了母亲的温暖。

春回大地,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从头开始。我告诉母亲该剪头发了,她答应了。我想带她去理发店剪头发,她怕花钱不肯去。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我给她剪头发。我正在思考要从哪里开始剪,母亲笑着说:“学吧,不学能会吗?艺不压身。”我开始剪了,她眯着眼、低着头鼓励我:“我闺女剪头发,应该是很好看的。”

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剪好了,我认为剪得很难看。她一照镜子,笑着说:“真好看,我闺女的手艺真好,我又变年轻了。”听到母亲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就是我慈祥的母亲,让我读懂了母亲的乐观。

母亲是一本书,她的勤劳、坚韧、温暖、乐观,是我值得用一辈子去读的书。

(作者:董艳霞,工作单位:沧州渤海新区中学

【“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3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