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 第一时间传递河北权威声音文字实录

​“河北省持续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4-03-21 17:2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高石晗 摄

3月21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持续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崔志清介绍河北省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相关情况。河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边文辉,河北省水利厅总经济师尹广远,河北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王华亮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省持续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第32届“世界水日”来临之际,我们专门邀请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崔志清先生,介绍我省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相关情况。同时,我们还请来了河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边文辉先生,河北省水利厅总经济师尹广远先生,河北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王华亮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崔厅长作介绍。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崔志清。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崔志清: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非常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代表省水利厅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河北水利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今年是水安全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而且明天就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在这个时间节点重温治水思路再领悟、重整治水行装再出发,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10年来,省水利厅将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作为开展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笃信笃行,善作善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引江引黄调水、河湖生态复苏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管理实现持续性加强。推动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节水,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2014年-2023年,河北省用水总量由192.82亿立方米下降到186.53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4.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2.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64提高到0.6781,非常规水利用量由3.96亿立方米增加到17.6亿立方米。

二、坚持“空间均衡”,水资源调配实现结构性优化。构建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供水网,形成本地水和外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筹配置格局。建成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管线2056公里,新改建地表水厂128座;开辟引黄线路4条、省内干渠总长917公里。外流域调水量从2014年的6.38亿立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34.62亿立方米,调水最多的2020年达到55.21亿立方米。全省人工输配水通道超过3000公里,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283.75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9%,黑龙港流域500万群众彻底告别高氟水。

三、坚持“系统治理”,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统筹推进上中下游、山上山下、地表地下整体治理,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共设立河湖长4.6万余名,清理河湖“四乱”问题4.7万余个,生态补水256亿立方米,96条补水河流、3个重点湖泊全面复苏,打造幸福河湖64条(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2万平方公里;2023年底超采区深、浅层地下水位比2019年底分别回升9.67米、3.72米。

四、坚持“两手发力”,水治理能力实现革新性提升。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10年间,共制定修订涉水法规13部,下放水行政审批事项25项,在全国率先开展水资源税改革,水权年交易量达到1.86亿立方米,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968万亩,水利投资规模从240亿元增长到710亿元,增长了近两倍。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省水利厅将持之以恒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的学习贯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抓好末端落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水利力量。2024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严管水资源。一是精确管控。研究制定我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配套政策,推进丰润区、承德县等4个水资源刚性约束示范区建设。二是精准计量。通过新建监测点,年内实现深层农灌机井在线计量监测全覆盖、村级以电折水监测站全覆盖、年许可量5万立方米以上农村生活用水在线计量监测全覆盖。三是精细节水。制定5项高耗水行业节水地方标准,组织28个县(市、区)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10个以上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新增节水型高校10个。

二、保障水供给。一是织密水网。积极推进青山水库、娄里水库、廊坊“北三县”供水、雄安干渠等工程建设,加快桃林口水库二期、王快水库扩建、引江引黄调蓄、玉田引水等工程前期工作,开展3个国家水系连通试点和7个省级水源贯通建设试点。二是统筹配置。制定岗南、黄壁庄等大中型水库兴利调度方案,用足用好本地水;科学制定引江引黄调水计划,力争全年引江生活和工业调水21.62亿立方米以上、引江生态补水7.3亿立方米以上、引黄调水6.71亿立方米以上。三是衔接规划。在推进“四纵八横、七河连通”省级骨干水网建设的基础上,3月底前完成市级、6月底前完成县级水网规划编制。

三、改善水生态。一是水土保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5条,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50平方公里。二是河湖清理。全面排查整治河湖库管理范围内“四乱”问题,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完善“河湖长+”协作机制,探索“物业化”河湖管理新模式,建成160条(个)幸福河湖。三是生态补水。力争全年河湖生态补水量20亿立方米以上,白洋淀入淀水量不低于3.5亿立方米,滹沱河、永定河、南运河、滏阳河等重点河流全线贯通,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湖泊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四是超采治理。在维持原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深层地下水回补试点、重点泉域治理修复等新举措,新增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6亿立方米,不断巩固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成果。

四、创新水治理。一是依法治水。完成《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年度立法任务,不断提高水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合力兴水。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加强与银行和有关企业对接交流,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三是改革活水。年内新增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92万亩,鼓励开展流域间、地区间、用水户间的用水权交易。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

感谢崔厅长的权威发布。现在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请问我省在统筹利用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边文辉。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边文辉:

感谢你的提问。河北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最新水资源评价研究成果显示,我省水资源总量17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37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有多少汤泡多少馍”。针对这种“汤少馍多”的水资源短板,近10年来,我们认真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坚持“节流”与“开源”并重,用占全国0.6%的水资源,生产了5.6%的粮食,养育了5.3%的人口,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节流”方面。一是严格水资源管理。明晰分水。全部完成了我省涉及的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和省内18个跨市、68个跨县河流分水单元的水量分配。地下水管控指标成果也于今年1月印发,各地用水权边界和全省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逐步健全。严格取水。将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权限上收到省级,目前保有的取水许可证从3.18万张增长到7.17万张,许可水量170.41亿立方米,实现了包括农业灌溉在内的取水许可全覆盖,并转化为电子证照。控井管水。将115万眼机井的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为每眼机井张贴二维码,实行“身份证”管理,2014年以来累计关停各类取水井29.4万眼。精准测水。全省非农取水口基本上都安装了计量设施,年取水1万立方米以上的全部实现了在线计量监测。在全国率先实现农灌机井“以电折水”业务化应用,2023年对18个县7.42万眼农灌机井安装在线计量设施。

二是开展节水行动。经过各级共同努力,目前全省116个县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数量居全国第3;76个省级机关全部建设为节水型机关,22个高校创建为节水型高校;开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35个。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71家、节水标杆企业20家、节水型园区7家,投放“节水贷”助力企业实施节水改造。发布《河北省用水定额》,包含农业、工业、生活服务业三大类19个行业946个产品。发布钢铁、火力发电等15项节水地方标准,为行业节水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发展灌区节水。2014年-2023年,我省在49处大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累计投资43.83亿元,衬砌整修渠道2000余公里,改善灌溉面积500余万亩,实现了“三节一增”的综合效益。节省水量,灌区渠道防渗后,输水效率大大提高,新增年节水能力达到3亿立方米。节省时间,灌区轮灌周期平均缩短约5天,农作物适时灌溉保证率得以提高。节省成本,骨干建筑物软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提升,节省了清淤和工程抢险费用。增加产量,大中型灌区农田亩均单产比改造前平均提高了约70公斤,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3.7亿公斤。

在“开源”方面。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全面达效。自2014年底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已累计向我省供水198.8亿立方米,其中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131.7亿立方米,生态补水67.1亿立方米。2015年引水量仅1.69亿立方米,通过不断完善配套工程、推进水源置换,2020年-2023年的平均引水量已达33.3亿立方米,覆盖7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共9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5100万,江水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主力水源。持续推动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扩展,全省受水区2800多万农村人口喝上了优质江水。

二是引黄效益不断扩大。自1993年我省启动黄河引水以来,到去年已满30周年,已由原来的1条引黄线路,扩展到现在的渠村、位山、潘庄、李家岸4条。2014-2023年累计引黄水量达到78亿立方米,引水量、引水时间、受益范围均大幅提升,惠及6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的49个县(市、区),覆盖耕地面积500余万亩,还肩负着向白洋淀、衡水湖、南运河等河湖生态补水的重任。

三是水网框架初具雏形。全省建成水库 1011座、泵站 4538座、水闸 6130 座、塘坝 6537 处、规模以上机井 115 万眼;建成引滦入唐、引青济秦、引岗黄入石、引西入保、引朱济邢、引岳入邯等一批城市引水工程,以及石津干渠、民有干渠等一批农田灌溉输水工程。通过将蓄水、引水、调水工程穿点成线、连线成网,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谢谢!

二、河北广播电视台:近些年全社会知水护水氛围日益浓厚,参与治水兴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请问我省是如何促进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的?

河北省水利厅总经济师尹广远。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水利厅总经济师尹广远:

感谢你的提问。水是公共产品,同时也是商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带有战略性的能源资源,政府要牢牢掌控,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去做。”我们认真践行“两手发力”方针,把政府该管的管住管好,能放给市场的放开放活,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在发挥政府作用方面。一是完善水法治体系。先后制定或修订出台了《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河北省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河北省节约用水条例》《河北省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河北省蓄滞洪区管理办法》《河北省引黄工程运行管理规定》等13部法规、规章,数量较2013年前翻了一番,适合省情水情的水法规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各类各项涉水事务管理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开展河湖、地下水等重点领域专项执法行动,跨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得到加强,水行政执法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优化水利营商环境。全面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实行进场交易、电子化招标和“双盲”评审,努力打造“零门槛”水利市场准入环境;去年底成功举办灾后恢复重建水利项目推介会,吸引全国247家企事业单位参与我省水利建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先后向雄安新区等5个重点区域和地方下放(委托)水行政审批事项25项,向各市下放省级权限3项。大幅提升服务效能,以办理量最大的取水许可为例,实现了从申请、审批到发证的一网通办,办结时间由法定45天减少至目前实际的20天以内,缩短了一半以上。

三是引领水资源税改革。2016年,我省作为全国首批唯一试点,探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改革,创新构建了“水利核准、纳税申报、税务征收、联合监管、信息共享”的水资源税改革模式,取得的成熟经验被国家推广至北京、天津、山西等10个省区市。实施7年来累计核定非农用水量230.65亿立方米,2023年全省征收水资源税16.1亿元,发挥出明显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在抑制地下水超采、促进节约用水、助力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展现出良好效果。

在发挥市场作用方面。一是引导水权交易。2014年起开始探索建立水权确权登记制度,全省128个地下水超采县(市、区)、37个生态环境脆弱县(市、区)将水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全部落实到了用水户;出台工业、农业水权交易办法,规范和促进水权交易行为。2023年完成水权交易41单,交易水量1.86亿立方米,交易金额4897万元,是之前历史交易总水量的300倍,位居全国前列,使水权成为一项具有市场价值的流动性资源。

二是推进水价改革。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全面定价收费,引导用水户树立用水缴费、节约用水意识,推行农村供水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在69处灌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石津、庙宫等37处灌区已于2023年底基本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占全省大中型灌区总数的49%,累计实施改革面积968万亩,占全省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71%,有力调动了农户节水积极性,保证了工程良性运行。

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水利建设资金来源从单一财政投资向多元融资转变,综合运用金融信贷、社会资本、政府债券、砂石资源收入等模式,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更宽渠道、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与省国开行、省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印发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争取金融信贷优惠政策,畅通水利项目融资渠道。据统计,非财政水利投资规模从2014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80亿元,增长了2.6倍,水利投资活力持续迸发。

谢谢!

三、长城新媒体集团:近年来全社会切身感受到了滹沱河、白洋淀等河湖从“断流萎缩”到“碧波荡漾”的华丽转身,请问省水利厅在改善水生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河北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王华亮。记者高石晗 摄

河北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王华亮: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浓厚的江河情怀,要求“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省水利厅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2018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聚焦河湖突出问题,持续铁腕整治“四乱”顽疾,统筹水源实施生态补水,越来越多的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并加强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促进水位回升,全省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改善。

一是以河为基,全面开展清理整治。排查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4.7万余个,共清理违建4155万平方米、片林3.45万亩、垃圾1988万吨。其中,清理水库管理范围内大棚37.9亩、各类垃圾1.7万吨、违法违规建筑10.3万平方米,实现了清存量、遏增量、动态清零。确定196条治理采砂河道,清单外全部禁采,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利用河道砂石资源开采权换取河道治理。对生态补水河道进行清理整治,疏浚河槽4800余公里。

二是以水为脉,全面实施生态补水。通过统筹调度引江、引黄和本地水库水源,共向96条河道补水256亿立方米,形成最大有水河长4000多公里、水面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一批重点河湖恢复生命、重现生机:永定河于2021年实现时隔25年的全线通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京杭大运河于2022年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其中河北境内补水河长占黄河以北补水总河长53%;白洋淀2018年至2023年累计补水入淀55.37亿立方米,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水质提升到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滹沱河营造水面26.8平方公里,为省会石家庄拥河发展提供了生态支撑。

三是以人为本,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全省共设立河(湖)长4.6万余名,构建了河湖全覆盖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不少市县还设立了督查长、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巡河护河员等等,河湖保护队伍不断壮大。建成卫星遥感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现场检查、信息平台监管为一体的督查体系,对问题集中河段倒查河长履职,河湖长制考核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打造滹沱河、白洋淀等64条(个)幸福河湖。

四是以山为源,全面加强水土保持。以雄安新区上游、太行山燕山贫困地区以及坡耕地相对集中区域为重点,10年间投入省级以上水土保持建设资金45.41亿元,统筹相关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本,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2万平方公里。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88万平方公里,较2011年减少17.7%,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减少93.3%,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河。

五是以地为库,全面治理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是看不见的大水库,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水源储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从实现长治久安的高度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从2014年国家在我省启动试点以来,通过“节引调补蓄管”综合施策,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47.2%,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由73.7%下降至40.2%,基本实现了采补平衡,地下水位实现了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一是降幅减缓阶段。2014-2019年,我省超采区深、浅层地下水位平均降幅从治理初期的6.33米、0.80米分别减少到1.50米、0.54米,下降幅度明显减缓。二是稳步回升阶段。从2020年4月起,超采区地下水位整体保持回升态势,监测显示,2023年底,我省超采区深、浅层地下水位较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回升9.67米、3.72米,有力提高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谢谢!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田德锋: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感谢各位嘉宾的翔实发布与答问。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与河北省水利厅办公室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