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

善美家风故事 │海霞家庭:我和父亲的“战争”

2024-03-13 11:08: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我与父亲爆发“战争”,是在十四五岁的时候。

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我还在睡梦里就被父亲喊醒,让我和大姐跟他去西峪干活儿。

父亲在前面大步流星地走着,我迷迷瞪瞪地扛着父亲早已准备好的长镐跟在大姐身后。我是多想好好地睡个懒觉啊。可是,只要父亲在家,这都是妄想。我嘟囔着:“真是周扒皮!”大姐回头瞅我一眼,小声说:“别瞎说了,快走。”

父亲把我们带到西峪我家的山坡地里。他站在西边地头上,脸上带着满意的神情说:“这面坡的土质不错,咱们把这儿开出来,就是一块好地,可以种点芝麻。”我差点叫起来。父亲却还微笑着对我们说:“过来刨地吧。”

我气鼓鼓地走过去站在地头,和父亲拉开距离。父亲率先抡镐干起来,弯腰刨一会儿,就蹲下身子把土里的草和石块儿拣出来扔到一边。我们也跟着抡起镐。

五月的太阳升到头顶,散发着炙热的光,晒得人头皮发烫。

过了好长时间,我瞄一眼父亲,只见汗水沁满他的额头。他抹一把汗,又弓腰刨起来。我也只得接着干。坡土硬,镐柄硬,手上不一会儿就磨出了泡。我忍着痛,艰难地扬镐,默不作声,心里却堵着一口气。大概小半晌功夫,我们开出了一大片坡地。这时,我又累又饿,实在干不下去了。看看大姐,希望她能说句话停下来,可大姐没有任何反应。父亲依然弯着腰一镐一镐地刨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心头堵着的火气慢慢升腾,手心的泡也钻心地疼。我渐渐忍无可忍了,把镐往地上一摔,喊到:“不干了,比地主还可恶,都什么时候了也不让回去吃饭!”

正在专心刨地的父亲吓了一跳,直起腰,瞪圆了眼:“小霞子,你喊什么?”

大姐走过来,发现我手上已经起了血泡,看了父亲一眼,说了句“我俩先回去了”,就拉起我往家走。

我回到家,累得倒在西屋炕上。看着手上的泡,想想父亲吼我的样子,心里很委屈。

我们这里水浇地少、山坡地多,这条沟那道峪的,都有我家的山坡地。每到周末或放假,父亲肯定会从单位赶回来,给我们安排农活。他总是闲不住,放下锄头、拿起筐子,晚上没事儿还得扎把笤帚。你说你闲不住,我们这个年岁的孩子哪像大人?总想玩,一干活儿多了自然不高兴。

大概中午12点多,听到院子里放农具的声音,我知道父亲回来了。过了会儿,大姐从北屋来到西屋,叫我过去吃饭。我还在赌气,大声说:“我不吃了。”话音刚落,北屋传来父亲的声音:“不吃就永远别吃!”

我哼了一声,不吃就不吃。

下午,大姐和父亲又去地里干活了,父亲没有叫我。

自此,我和父亲一个月没说话。他让锄地就锄地,他让割草就割草,就是一声不吭。母亲和大姐因此一直劝我,可我就是不理父亲。

记得十来岁时,和父亲去赶良岗大集,逛了半天回家的时候,看到路边卖缸炉烧饼的,我就挪不动脚步了。父亲看了看我,又看看缸炉烧饼,手犹豫着伸进上衣兜里,摸索了好一会儿,又空着手出来,说了声:“走吧。”

我的眼泪噼里啪啦掉下来。我明明看见父亲买锄头时剩下的零钱装在了上衣兜里。我不明白,一毛钱的烧饼父亲怎么都舍不得给我买?

对我们这么“抠”,对别人倒是挺大方。那天,父亲竟然一次给了村里的文奇家20块钱。我的天,那得买多少烧饼啊!父亲的解释是,文奇家实在太困难了,吃了上顿没下顿,文奇他妈70多岁了,吃树叶吃得吐酸水,“好歹咱们家没挨饿。”

在我和父亲赌气不说话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歪躺在西屋炕上,忽然,一双大手摩挲着我的后背说:“你这个丫头,真犟,就不打算和爸爸说话了?”我一动不动,也不答话。

父亲叹口气说:“我小时候,日子穷得像村南那面光秃秃的山崖。我和你大伯还有你三叔,三个半大小子,经常饿得前心贴后背。你三叔小,饿得直哭。你奶奶心疼啊,抹干眼泪带我们兄弟仨上山坡开荒地,开出地来撒谷种、栽山药、点豆子。秋天有了收成,一家人就因为这些坡地种出的粮食不再挨饿。”

父亲轻轻拍拍我的肩头,接着说:“你奶奶是个放下耙子拿起扫帚闲不住的人。她勤劳能干,心地善良。那时,邻居谁来家里,你奶奶总是把家里的饽饽拿给人家吃,从没让人空着手走过。后来,你奶奶看乡亲们不好意思老来家里吃拿,就每天把一些食物装在篮子里放在门口。那时,粮食可比金子还珍贵啊。”

我很惊讶,这是我第一次听父亲说他小时候的事儿,说奶奶的为人处事。

父亲又说:“爸爸脾气急,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不要和爸爸赌气了。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土地是最不会骗人的,只要你肯付出辛苦,它就会长出庄稼,一家人就不会挨饿。”

我依然没有没吭声,但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

父亲很少和我们说起他的经历,只知道他少年离家当兵,曾参加过平津战役。他的一条腿受过伤,以致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新中国成立后,父亲退役,在商业系统工作。工作中,他恪尽职守、清白做人;回到家,他放下自行车,扛上锄头就奔进田里,两脚一沾土地就像黏在了地里,没有了日晌和天黑。

我们姐弟6人年岁小,就像6只雏燕,张着小嘴等食。父亲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8口,其中的劳碌、艰辛可想而知。可我还对父亲发起“战争”,自以为是“伸张正义”,唉,想想实在幼稚不懂事。

后来的日子里,父亲依然带领我们在一锄一镐中领悟勤劳的价值,在一言一行中传递善良的家风。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0多年,但我始终谨记:无论现在的生活多么“体面”,我们的来处始终是那片朴实无华的土地。

(作者:海霞,系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

【“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3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