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

善美家风故事 │王娜家庭:“勤学苦干”深埋心中

2024-01-09 17:36: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父母从未告诉我,我家的家风是什么,也不曾念叨一句家训。莫不是我家无家风?

一边疑惑,一边慢慢长大,才发现家风一刻不曾消散。我的家风虽然没有表现得那么直接鲜明,但回过头来时却发现,它一直潜藏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爷爷识字不多,更不会讲大道理,只是以他一次又一次大丰收的庄稼让全家人学会了勤学苦干。

爷爷出生时,家里很贫困,兄弟姐妹多,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他从十几岁就跟随父母下地干活,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每天天没亮,爷爷就扛着锄头出门了,直到夜幕降临才离开农田。寒来暑往,从未间断。烈日的暴晒,使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种好田”是爷爷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他认真研究种植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只要村里有农业专家过来,爷爷都会第一个赶到,向他们学习种植经验技术。同时了解土地的特点和作物的需求,也会仔细比对村里每一家使用的农作物种子、化肥,再根据他们每家的收成情况选出最好的种子和化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地里所有的农活,犁耙浆种,爷爷样样拿手,稻菽桑麻,了熟于心。寒来暑往,时序更迭,爷爷侍弄的庄稼,产量常比别家高,受到乡邻的好评。

爷爷的身体力行使爸爸的心中从小种下一颗“勤学苦干”的种子。

十年前,爸爸为了提高家里的收入,在村里租了个院子建设养鸭场,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死去一半。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爸爸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为了提高养殖技术,他一边通过网络、书籍寻求解决办法,一边向养殖大户、县里的农技专家请教,参加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成鸭防病等技术。

在苦心经营养殖场的日子里,爸爸集老板、技术员、工人于一身,又要给鸭喂食,又要寻找销路,还要请工人师傅维护养殖场设施,整天围着鸭子转,但从未说过一个“苦”字。

对我而言,虽不曾经历大悲大难,但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必是父亲严肃坚毅的目光,似乎在提醒着我:勤学苦干,永不放弃。

我与父亲的相承,不正是“勤学苦干”家风的体现吗?

2016年,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我梦想成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怀揣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我来到现在的学校,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一次上课,面对台下40多张稚嫩又陌生的面庞,我害怕了,紧张了,心虚了。一节课下来,内容果然没有讲完,声音也是颤抖的,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是我第一节完整的课,也是初入职场学生们给我上的第一课。那一刻,我清晰地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没有扎实的根基、渊博的学识,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

自此之后,每周我会提前备一周的课,提前下载修改课件,再去文印店打印出来,以便备课时随时增删内容。同时,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通过这几年的勤学苦干,我已是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

回顾这么多年的成长,原来家风一直都在。我们三代人的生活与行动,不正是“勤学苦干”家风的体现吗?

家风,就是家中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一件件看似微小的事情。这些微小的事会穿越苍茫的岁月,一直在“家”中传承。

家之兴替,在于家风,而不在于富贵贫贱。没有人可以预测一个家庭的变迁,但无论世事如何,无论繁华困苦,只要家风不改,家的生命力便依旧强劲!

(作者:王娜,工作单位: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南戴河小学

【“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3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