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

善美家风故事 │赵斌家庭:成长的阶梯

2024-01-05 17:04: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8月13日,我们一家去看姥爷。进门后,姥爷简单地与我们打完招呼,就“躲”进了书房。

“姥爷干啥去了?”我不禁问。

“还能干啥?在写讲义。下周老干部支部要讲党课,他是支部书记,得讲第一课。”姥姥不紧不慢地说。

我轻手轻脚走进书屋,十平方米的空间里除了一张床,剩下的全是书。书柜里摆不下的,就摞在地上。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书籍,码放得整整齐齐,书脊一律向外,一些书中还夹着对折的纸条。

我拿起一本《共产党宣言》,翻开里面,红蓝铅笔勾划的痕迹依旧可见,夹着的纸条上密密麻麻抄录着许多字。

“姥爷,你看书可真仔细。比我们都强。”姥爷回过头来说:“你学了二十大报告没,你们开展主题教育没有?”“姥爷,都正学着呢。”

在外屋的姥姥大声说:“赵斌你出来吧。天这么热,他也不怕起痱子。”

听到姥姥的抱怨,姥爷摘下花镜,从屋里走出来说:“不学习行吗?不学习能打胜仗?不学习能搞建设?不学习能有高质量发展?”

大家一听姥爷以高分贝音量“反击”姥姥,纷纷笑着附和。

姥爷15岁离家参军,一生戎马,战斗无数,如今九十岁高龄仍书不离床、手不释卷。他以前从不跟我们讲自己的经历,直到最近两三年,才在家庭聚会时说一说以前部队的事,说到兴头上,还会让姥姥从箱子底拿出自己当年的立功喜报和若干枚勋章。

姥爷常说,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梯子,当工作不顺、生活艰难的时候,从马列主义的理论中,总能找到一条正确的光明之路。

姥爷参军后足迹遍布北方,他说,自己原来文化不多,在部队里学马列、学文化,由一名普通士兵入了党、提了干,由连长到团长再到师长,每一次工作岗位的变动,都与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勇敢实践息息相关。

几十年来,姥爷一直对理论学习保持着极高热情。只要支部发了辅导材料,他总是挤出时间学习,新发的笔记本很快就记满了。以前学习资料大多用手动油印机印刷,由于墨不均匀,边边角角常印得模糊漏字。姥爷就借来其他同志的书看,通过相互比较,把模糊不清的地方补齐补全。这一习惯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好几年都被评为“学习标兵”。

姥爷说,理论学习伴随着他的一生。得意时翻一翻,可以戒骄戒躁、保持冷静;失意时读一读,可以卸下疲惫、重抖精神。看似单调枯燥的理论著作中,有领袖们总结提炼的工作方法,更有许多做人做事方面的指导。面对困惑,一定要沉下心来看看党的理论著作,在领袖们的语言中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会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然。

“不要看这些理论书籍又厚又重,里面丰富的内容会滋养你的精神,用年轻人的话说,叫‘三观正’。”姥爷对我说。

离休之后,姥爷依旧保持爱学习的习惯。不论刮风下雪,每天下午都会到小区的信报箱取报纸,一副花镜、一杯清茶、一支铅笔是他的学习“三宝”,整个下午都会沉浸在油墨香气中。

姥爷尤其喜欢读时事政治和民生类的新闻,其中一些好的句子和新的说法还抄写在本子上。许多热点词汇如“躺平”“且行且珍惜”也成了他的日常用语。他还把这些内容放到自己的党课讲稿里,用离退休老同志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说政策,用他的话讲,“得让大家都明白,跟得上形势”。

姥爷虽没有给我讲过一堂课,也没有辅导我学过一篇文章,可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求学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也融入朴实的家风之中。在我遇到人生疑惑和工作难题时,也常常学着他,到经典著作中寻找答案,通过理论知识的阶梯穿过乌云与阴霾,看到人生的绚烂。

如果说厚厚的理论著作像一座灯塔,那其中的道理和内容就是闪耀于夜色中的灯光,让我的信念永远不迷路,永远信心满满,即便面对风高浪急的挑战,依然照亮前进的航向。

(作者:赵斌

【“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3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