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

善美家风故事 │李桂英家庭:风筝,风正

2024-01-05 10:25: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滹沱河边,微风和煦,花团锦簇。周末,我和家人来到河畔踏青游玩。仰望晴空,大大小小的风筝,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竞相媲美。望着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我不由吟诵起郑板桥在《怀潍县》中的诗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思绪沿着线脉,一下子飞到儿时爷爷带我放风筝的时光里……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风筝之都”——山东省潍坊市,我的爷爷是一位制作风筝的手工艺人,他的一双巧手总能做出各式各样美丽的风筝,每一个都能飞得很高。每年春节刚过,爷爷就坐在小木桌旁,裁纸、削竹、着色、穿线,忙得不亦乐乎。手艺人做工讲究的是精致,爷爷用纤细结实的青篾和竹片扎出风筝的架子,衔接处都用尖细的图钉钉紧了,圆圆的边上用极细的铁丝缠好,再经过精心糊绢,一只栩栩如生的风筝就做成了。

爷爷说,做风筝首先要选一根坚硬笔直的脊,扎起不偏不斜的架,风筝才能飞得高。如果风筝的骨架不够结实,飞得越高,跌得就越惨!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但我记下了爷爷的话。

放风筝,虽说是一项休闲、健身的娱乐活动,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更是一个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过程。当爷爷牵着线,高高地举着,只见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像美丽的小鸟一样自由翱翔时,我兴奋极了,跃跃欲试。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春风刮起来又急又猛,风筝开始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

爷爷见我手足无措,前来支招:“风疾时就松线,不能紧绷着。”我循着风的方向,一点点放开丝线,只见风筝慢慢地扶摇直上,婆娑生姿。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一会儿又小了,那风筝突然转了几圈,飘落了下来。

爷爷瞧我满头大汗的模样,笑呵呵地说:“风缓时就拽紧线,再小跑几步。”我赶紧快速跑起来,牵着线把风筝往上拉,风筝化险为夷,一下又恢复了精神,冉冉地上升起来。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在空中摇摆着,盘旋着,最后一头栽下来。

这时,爷爷走上前劝慰我:“停下来,把心静一静。”我仔细琢磨着爷爷说的话,“一松一紧一静”就是一种随风挥洒的顺势而为,万事皆此理。人生就如同放风筝,没有一帆风顺,只有集中精力、坦然处之,才能面对困难时不畏惧,面对选择时不慌乱,获得成功时不忘形。

后来,我去北京读大学,像风筝一样飘飞到了外地。“脊梁挺得有多直,就能飞得有多远。生活里既有充满希望和诱惑的春,更有需要追求和拼搏的夏。出门在外,遇事莫慌,要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积极向上,才能越飞越高。”每当我遭遇困境、感到迷茫时,总有一根线脉牵引着我方向,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前进。

大学毕业后,我考上公务员来到河北工作。临行前,年过八旬的爷爷把他珍藏多年的龙头蜈蚣风筝送给了我,并语重心长地说:“丫头,你来自风筝的故乡,‘风筝’就是‘风正’,做风筝要正直,做人更要正直!你要做一名人民的好公仆,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将来不管飞得有多高多远,风筝的线一定要抓牢了。线可收,不可断,否则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爷爷的叮咛,在风雨沧桑中反复暖化孩子们的心灵,塑造着一家人的精神长相。每到春天,我都会带着女儿去放飞风筝,给她讲风筝的由来,讲太姥爷的故事,在放飞人生理想的同时,握紧手中线,不让它随风漫舞。

“昂藏意气入云烟,喜放风筝到九天。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那只承载着爷爷宠爱和教诲的风筝,永远悬挂在我心灵的高空。家风于我而言,就是拴在风筝后面细细的长线,是笃定前行的指引,是驱散迷茫的明灯,更是律己正身的底线。

树木因为扎根土壤,才能长得茂盛;风筝因为拥有约束,才能不惧高空。清风扶我去飞翔,不忘初心两袖清。我将时刻铭记爷爷的教诲,挺直脊梁,堂堂正正做人,守牢底线,踏踏实实干事,传家美德,世世代代相传。

(作者:李桂英,工作单位:省妇联机关党委)

【“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3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