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

善美家风故事 │董艳格家庭:从编扫帚悟“人生底线”

2023-11-24 10:47: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编扫帚是一门手艺活,每年玉米种植的时候,奶奶都会在田间地头种上一些红高粱,等到玉米成熟,种的红高粱也可以拿来编扫帚了。把高粱的果实脱掉,高粱杆由人一捆一捆扎得整整齐齐,到了冬日就在家慢慢地编扫帚。

编扫帚全靠双手,把高粱杆一根根地用绳系起来。系绳子很勒手,奶奶的手掌都是满满的勒痕。我对奶奶说:“别再编了,这手工活太伤手了。”可奶奶每次都说:“这活也不累人,闲着也是闲着,权当锻炼了。”

记得那年回老家,刚巧碰到奶奶要编新扫帚,苦心劝说半天不管用,索性坐下来学学是怎么编织的。

奶奶拿着一根细细的高粱杆,用其他高粱杆围着它开始编。我问奶奶,为什么最中间要放一根那么细的高粱杆。奶奶告诉我,这根高粱杆是整个扫帚把手的中心,有了它,才可以把一根根高粱杆围着中间这根一圈一圈地编成圆形,人们用手握的时候才舒服。

我对奶奶说,这根高粱杆太细了,要编好多圈,太慢了。出于心疼,我让奶奶用粗一点的木棒替代,编得也能快一些。

结果,奶奶把我教训了一顿。奶奶说,慢工出细活,要是用粗木棒替换掉细高粱杆,会让中间的空变大。刚编的时候倒也没什么影响,一段时间后,这个扫帚就用着不舒服了,“要么高粱杆会左右摆动、把人的手扎破,要么会从中间直接塌陷,扫帚杆外面系的绳子也会散架,根本不能用。”

“想不到编扫帚还有这么多讲究。”我心里想。

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用直白的话语告诉了我做人做事要守住底线的道理。很庆幸,我生长在这样的家庭。

毕业后,我进入教育系统,从一名青涩的学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对学生的辛勤教育中,我慢慢体会到“潜心教书育人”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心中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这份责任感让我明白,作为人民教师,只有坚守底线、廉洁自律,不收受或索要学生及家长财物、坚守职业操守,规范从教行为、积极传播优秀文化,才能沉下心来做好教育工作。

我希望自己能守好底线、提高自己,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科学文化知识,和我一起带着“求真、求善、求美”的理念,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作者:董艳格,工作单位:沧州渤海新区第四小学)

【“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3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