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专刊>>

漫步古寺 触摸明媚的“旧时光”

2023-03-29 14:22:42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旅游杂志2023年3月刊39.jpg

古寺,一个天然带有历史厚重感的词语。在河北,众多穿越历史长河而留存至今的古寺,星罗棋布在锦绣山河之间。春天来了,不妨伴着和煦的风和群花的香,走近这些古老的建筑,走近那写满岁月悠长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触摸明媚动人的“旧时光”。


隆兴寺  古刹逢春 暖意已至

“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赞誉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石家庄正定古城内,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为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寺内进行扩建,以大悲阁为主体的宋代建筑群便相继告成。金、元、明各代均对寺内建筑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改为“隆兴寺”并沿用至今。

这里有着丰富的宋代古建群,柏檀叠秀,古迹荟萃,走进其中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古建筑之魅力。

隆兴寺的布局和结构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整个寺院纵深展开,殿宇重重,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错落而变幻,配合寺中树木的高低起伏,整个寺院有着宛如交响乐一般精致优美的布局。

寺院建筑南北纵深,进入寺院前,首先会看到一处宏伟壮观的照壁,长22.9米,高6.3米,厚1.2米,壁心是由三十六块高浮雕琉璃砖拼砌而成的二龙戏珠图案。整幅画面栩栩如生,颇为壮观。

河北旅游杂志2023年3月刊40.jpg

走过照壁和后面的石桥,便能看到天王殿。天王殿始建于北宋,是寺院现存四座宋代建筑中最早的一座。现在大门上端的“敕建隆兴寺”和“天王殿”匾额均为康熙皇帝手书。走过天王殿,便来到了大觉六师殿的遗址之上,该建筑于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但看着其留存下的台基规模,仍可想见当年建筑的壮观。

继续前行,摩尼殿出现在眼前,这是隆兴寺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殿宇之一。其正方形殿身每面正中各出一扇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由于殿身和四抱厦的整体组合,大殿外观更显雄伟。梁思成曾对这种结构大加赞赏:“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

在摩尼殿后面,悬空的五彩泥塑假山之中,有一尊五彩悬塑观音像,不同于平日里人们印象中佛像庄严的形象,这尊观音像给人一种端庄、恬静却又轻松惬意的感觉——左足踏莲,右腿踞起,两手抱膝,身体稍向前倾斜,柳眉之下,一双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视。据介绍,其瞳仁材料为琉璃,因此不管参观者从哪个角度进行观赏,都能感觉到这尊观音像正在与自己对视。当年,鲁迅先生曾得到这尊观音像的照片,非常欣赏这尊佛像把神人化的独特魅力,盛赞其为“东方美神”,这张照片至今仍在北京鲁迅故居陈列。

如果说,这尊五彩悬塑观音像让人领略的是亲切、恬静之美,那么,大悲阁中的千手千眼观音给人的则是宏伟、壮观之感。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立于阁中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铜像,是宋代开宝四年(公元971年)铸造的原物。菩萨像高21.3米。铸造时间这么早、体量又这么大的铜佛像,全国罕见。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者之一。正因这尊宏伟巨大的铜铸佛像,隆兴寺也被人们自然地称为“大佛寺”。

感叹之余,继续前行,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龙泉井亭……数座殿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寺中的树木也于此时抽出嫩芽,生出绿叶。在弥陀殿附近,还有桃花开放,更为古刹增添了神韵。

隆兴寺之春,当真让人心醉,让人神往。

河北旅游杂志2023年3月刊41.jpg

毗卢寺   于春光中,看看“粉壁丹青”

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上京村东。据《方舆汇编》和寺内现存碑碣等史料记载,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已有1200余年。自唐以来,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毗卢寺。毗卢寺盛极时,占地面积很大,其中建筑十分壮观。今天,我们仍然能在寺内看到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建筑释迦殿、毗卢殿,以及精美绝伦的壁画。

走进山门,只觉得一股暖意来袭。这种感觉不仅来自于春天,也来自于毗卢寺自身所带的一种气质。被称为前殿的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中的释迦牟尼像为明代彩塑艺术珍品,佛像后还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座倒坐菩萨像,塑像均头戴珠冠,身披彩衣。释迦殿内壁画为佛教经变图,因自然、人为等原因,部分壁画、内容已不完整。

穿过释迦殿,便来到俗称后殿的毗卢殿。毗卢殿结构造型奇特,俗称“五花八角殿”,大殿建于高一米的月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后出抱厦,俯瞰平面呈十字形,构造精巧别致。

毗卢殿壁画有百余平方米,绘有122组,508位人物都是工笔重彩,沥粉贴金的技法,让壁画呈现一派逼真、立体、金碧辉煌的意境。

沥粉贴金,一种特殊的壁画绘制技巧,画师先工笔勾勒线条,再填入矿物质颜色,最后配以大量的沥粉贴金,从而形成了极强的立体感和色彩冲击力。

殿中壁画均是独具特色的汉地佛教水陆壁画,内容涉及宗教内容、名山大川、历史人物、市井百态……包罗万象,显得气势磅礴。虽涉及内容众多,人物数量庞大,但每一笔都是精心绘制,精准而细腻,画像似有生命一般,在墙上“活”了起来。百余组壁画虽分布密集,但层次分明,用以相隔的云气又起到了将画作相连的作用,错落有致的人物刻画得独具神韵,栩栩如生。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北壁的玉皇大帝像,民间传说这是江南才子唐伯虎的作品。当年唐伯虎进京赶考,路过毗卢寺,见此地香火旺盛,便挥毫作画,留下这幅精美画像。虽只是传说,却侧面印证了毗卢寺壁画在民间的地位。

于春天造访这座千年古刹,古树投下稀疏斑驳的影子,沐浴在春日的温暖中,在院里静静站着,春风吹过,偶有风铃声传来,似乎是历史的回音,悠悠荡荡,响了千年。

河北旅游杂志2023年3月刊42.jpg

响堂寺  趁东风 探响堂

响堂寺位于邯郸市西南35公里处峰峰矿区响堂山上,分为南北两处,相距十五公里左右。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续凿。现有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经文、雕刻。石窟附近有古塔、靠山阁楼、寺院殿宇等建筑群。走进幽静深邃的石窟,在山洞里击掌甩袖,就能发出宏亮的回声,因此得名“响堂”。

说起石窟的来历,谁能想到,规模如此庞大、艺术性如此高的景观,在修建之初竟是用来做“陪衬”的。

北齐以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地处两个都城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在他来往于晋阳和邺时避暑、游玩和礼佛。

沧海桑田,如今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佛寺也不是原来的建筑了,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石窟却保留了下来。

北响堂寺石窟在新市鼓山,筑于高峻的峭壁悬崖之间,共有九座石窟,细分南北中三组,每组都有一个大石窟,其中第七石窟是最大的一个,被人们称为“大佛洞”,规模宏大雄伟,雕刻精巧,菩萨笑貌如生,飞天欢乐多姿,衣纹密集而富有装饰性,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是北齐艺术的杰作。窟内有一尊大佛,高3.5米,盘腿坐在莲花台上,面目慈祥,薄衣贴身,几条凹下的雕衣纹线,贯穿全身,雕刻刀法圆润有力,清晰流畅。周壁刻有16个大型浮屠塔式列龛,龛顶以火焰宝珠为塔刹,气势煊赫,造型精美,为装饰图案中的珍品。窟内的墙壁上还有几排似乎没有刻完的小佛浮雕。北齐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20多年,因此有人推测是没来得及完成这一窟的雕刻。

虽是未完成品,却留给了人们无限遐想。

这座石窟最能代表北齐风格。它宽与深相差一米有余,整体近似正方形。洞内有宽大的中心石柱和洞顶相连。洞窟保存了印度的营造法式。中心柱上三面都是佛龛,这是北齐石窟艺术的特点。北齐之前的不少雕刻,石窟中心柱四面是佛龛。此外,那时雕像人体瘦削,不像北齐这样丰满。

除了北齐时期的凿刻外,北响堂也有明代开凿的石窟,这时雕刻的人体在风格上更加硬朗,与北齐舒展流畅的风格截然不同。

南响堂寺有石窟七座,随山势营造,分上下两层。下层“华严”和“般若”两洞形为支梯,中有方柱,后壁下凿有通道。龛内佛像虽遭破坏,但洞壁上佛典经文仍清晰可辨。据记载,这些佛经有的历刻数余载,字体方正,结构浑朴,笔力雄健刚劲,是研究书法演变的珍贵文物。

由洞前的“之”字形石阶向上走去,为二层五窟。其中一处名为千佛洞,洞内的千余尊石佛,让人看罢不得不赞叹一声壮观。无论是窟内佛像,还是窟壁之上的小佛像,亦或窟顶部的飞天人像,都雕刻精巧、活灵活现、生动无比。

除石窟之外,在石窟的东北山巅上还有一座方形唐塔,高约8米,名禅师塔,建造规整,形制秀美,同样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建筑遗物。

响堂寺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位置,是北魏时期和隋唐时期两种石窟艺术风格连结点。南北响堂光辉灿烂的石窟艺术,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称其为研究中国雕刻、绘画、书法发展的一座艺术宝库,也不为过。

春光明媚,响堂山上风景正好。不如趁着东风吹拂,走进石窟一探究竟,看那些古老的艺术作品,在春风中绽放出的别样光彩。

河北旅游杂志2023年3月刊44.jpg

普宁寺  一处古刹 两种风格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是著名的外八庙之一,于清朝乾隆时代修建,在当时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意义。清代蒙古族宗教领袖章嘉呼图克图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每逢来承德避暑山庄觐见皇帝,都要到普宁寺为喇嘛讲经。六世班禅千里迢迢从西藏来到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也是先下榻在普宁寺。

普宁寺是一座汉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则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结合得相当完美。

整个普宁寺的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前部的汉族建筑形式,主建筑有山门、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及钟鼓二楼、东西配殿,而后部的藏族建筑形式,则是建在一堵九米多的高台上,仿照西藏桑鸢寺的风格,依据佛教密宗曼荼罗的构图而建造,因为背靠大山,所以这个寺庙在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依照山势建造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平台和许多多层建筑,灵活变换的设计风格很好地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

河北旅游杂志2023年3月刊45.jpg

后半部分的主体建筑大乘之阁居中,高三十七点四米,代表须弥山,象征佛国世界的中心。阁的东西两侧建有长方形日殿和月殿,代表日月环绕。阁的四方建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在四大部洲之间,又有八座重层白台,代表八中部洲。阁的四隅建有四色塔,代表佛的四智。在阁的东南、西南两端,各有一小院落,名“妙严室”和“讲经堂”,是当年乾隆皇帝休息和章嘉活佛讲经之所。整套建筑巍峨壮观,气势宏伟,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乘之阁非常高,将近四十米,共修建6层。整个大乘之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中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尊通高二十余米的木质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佛像雕工精细,整体观感华丽而庄重,堪称艺术瑰宝。

普宁寺,一座香火旺盛、来往游客众多的寺庙,风格似乎与春天如此契合,那些古物携带的旧时光,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那么明媚。


来源:河北旅游杂志
责任编辑:赵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