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家风故事 │姚东兴家庭:我家的家风故事

2023-03-04 15:0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姚东兴(后排右一)的全家福。作者供图

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听到“家风”这个词,因为只要在村里和长辈打个招呼、走亲戚时规矩回答问询,都会获得大人们的夸奖,在我背后说“这是谁谁家的孩子,他们家家风好”。回家后把这些转述给爷爷奶奶时,他们也会很高兴,并奖励我那个年代不多见的糕点、零食。于是,我会更努力地去懂礼貌、守规矩、好好学习,守护属于自己的“家风”。

那时,每当吃饭依偎在爷爷身边,爷爷就会给我讲餐桌上的礼仪,说要尊老爱幼,老人不落座、其他人也不许坐;在外赴筵席,长者不懂动筷子吃哪个菜,其他人都不能去碰那个菜。当时,看着爷爷把盛好的粥饭和黑面馒头亲自捧给曾祖母,然后全家才吃硬硬的红高粱面饼子。 

1983年秋,我12岁,考上了青县第二中学。记得当时学校门口的东边开了一个面包店,烤制两种面包,一种是黑面包,两毛五分一个;一种是白面包,五毛钱一个。那时我住校,看到县城的同学买了吃,非常想买个尝一尝,更想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品尝。于是,我就咽着口水攒钱,从每月2元钱的生活费里节省,到转过年快麦收的时候终于攒够了两元钱,兴冲冲地跑到面包店买了两个白面包、4个黑面包,迫不及待骑车回家。

回家后,我从书包里掏出黑面包递给妹妹,又捧着白面包送给奶奶。奶奶撩着衣襟擦眼睛,妹妹高兴地跳,当时心里充满酸酸甜甜的幸福。

2003年,儿子8岁,暑假时要跟同学去日照旅游。为了锻炼他,我和他妈妈都没有陪同,把他委托给邻居照顾,只给了他一些零用钱。3天后,儿子回来了,带给奶奶一包小银鱼,说是听卖海产品的人说,银鱼做汤很好喝,他想着奶奶爱吃海鲜,就用零用钱给奶奶买了回来。至今,那包银鱼还挂在母亲的厨房里,母亲看见时,眼里总是带着笑。

2020年冬天,妻子收到外甥女送的礼物——一件时髦的大衣。外甥女说,忘不了小时候舅妈每年给她买新衣、买鞋袜,所以,一上班发了工资就想起了舅妈。今年8月20号,小外甥用实习挣的工资买来了螃蟹,我们都知道他自小不吃海鲜,问他为什么买螃蟹,他说,姥姥爱吃海鲜,为了他这些年做饭连虾皮都不敢放,所以第一次挣的钱要给姥姥买螃蟹吃。

说起家风,我会想起积劳成疾的曾祖父临终告诫家人:“妯娌团结家不散,兄弟同心土变金”;说起家风,我会想起不图功名的爷爷出生入死为革命,急公好义修路桥,嘱咐我们“平安即是福”;说起家风,我会想起一生廉洁的父亲,寒冬腊月骑车十几里顶着风雪把人家扔到炕头的酬金送还;说起家风,我也会想起自己带着儿子、儿媳裁纸研墨,三年来义务为乡亲们写春联,为传承传统文化奉献微薄之力。

家风到底是什么?家风是父母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言传身教,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世纪更迭沉淀在每个成员身上的文化烙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一代一代对真善美的恪守与传承,家风是每个家族成员对祖先荣耀的珍惜和创新,家风是一个家族对社会繁荣和安定团结的奉献与付出。

2020年,我和族里的兄弟姐妹在微信群发起了家风大讨论:“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家风是什么?”最后,我确定下十六个字作为我们和睦庄姚氏东院的家风:“读书明理,勤奋俭朴,谦虚谨慎,责任担当。”之后,请89岁高龄的庆阳三爷书写成中堂对联,悬挂于厅堂,用以时时警醒激励。有兄弟问,为什么不把“孝顺友善”加上?我说:“咱们家族世代耕读,孝顺友善已经成了抹不掉的基因。读书明理更应成为家族成员做人修身的第一要务,一个人读了世间书、明了世间理,还能不知行孝悌、守礼仪吗?”

(作者:姚东兴,工作单位:中国银行沧州分行)

【“喜迎二十大·共传好家风 2022年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