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家风故事 │曾惠家庭:父亲和他的账本

2023-03-01 14:4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有一个蓝色的木制箱子,常年被锁着。我总是好奇地问母亲,箱子里装的什么东西?每次母亲都轻描淡写地说,一个破箱子能装啥值钱的东西?我追问道,那为啥爸总是锁着呀?母亲看着我,无奈地说:“虽不值钱,但也是你爸的宝贝。”

记忆里,每次有村里人来找父亲,他就会小心翼翼地打开蓝色木箱,拿出一摞摞本子,然后和来人把本子翻来翻去,在本子上指指点点。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是村里的账本,有分地账本、宅基地账本等,详细记录着各家各户土地的亩数、长度等,字迹工整、隽秀。

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都在学校里念书。因家中缺少劳动力,17岁的父亲高中毕业后,主动提出回村务农。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担任村会计。从此,他便与账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与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

我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生在燕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大山深处,人们生活贫困,土地是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指望。加上山区土地资源有限,所以在老百姓眼里,寸土寸金。农村发生土地纠纷是让村干部们头疼的大事,每年种地或收秋时节,村民就会因为谁家多种了一垄田、谁家少收了一垄庄稼而发生争吵、打架,甚至打官司。追寻根源,查找最原始的账本成了重要依据,自然也就找到了我父亲那里。

父亲天生老实厚道,脾气好是在村里出了名的。不管谁来查账,也不管人家来多少次,父亲总是耐心地帮忙查找,还要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调解矛盾纠纷。母亲总是抱怨:“你白天做一天的活计,晚上还要陪这些无事生非的人查账,累不累?”父亲每次都安慰母亲:“人家有需要,必然要找咱们。”母亲说,你倒是有求必应,哪个人说你好了?受累不讨好,还整天干惹人惹事的活计。

母亲口中所说的受累不讨好是真的,惹人惹事也是真的。查完账,有的人满意而归,有的人失望透顶。不管怎样,父亲总是实事求是、不偏不向,凡事以账本上的数字为依据。这些账本曾多次让母亲和父亲生气,甚至险些离婚。

大概在我10岁那年的春季,也是种地时节。村里李姓人家和丁姓人家因一垄地发生矛盾,两户人家轮翻来我家里找账底。李姓大叔抢先来我家查账,看完账本后,悄悄地把父亲叫到一边,让他把账上的数字改一下,还许诺事成后给父亲好处。父亲听后坚决不同意。

李姓大叔说:“这个账本一直在你手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改一个数字,你怕啥呀?再说,丁家的人也没有看过账本。”

父亲脸色阴沉,坚定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是与非,黑与白,不是我能颠倒的。我不能干丧良心的活计!再说,你多占那几厘地,就能发财了?乡里乡亲的,和睦为贵。”

李姓大叔生气地说:“不改就不改,你说这些用不着的干啥?当年村里就报错了,你们也填错了,我家的地本来就这些亩数,没占别人一分一厘的便宜。”

经过一番交涉,他见父亲立场坚定,气呼呼地走了。

后来,李姓大叔在这场土地纠纷官司中输了。然后,一家全体出动,来我家里大闹,甚至要动手打父亲。母亲性格暴躁,眼里不揉沙子,挡在父亲面前,使劲嗓门大喊:“谁敢动手试试?还无法无天了!自己干伤天害理、贪小便宜的事,还赖人家。”

“账本上的数字都是假账,你肯定收老丁家礼了,你擅自改账本,我要上法庭告你去。”对方嚣张地说着。

“告吧,我不怕你们告。我是村会计,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啥都不怕。我心底无私、办事公正,你们爱上哪儿告就上哪儿告。”父亲严厉地说。

闹腾一通,威胁完父亲,一群人终于走了。

母亲坐在炕上,哭着指责父亲,然后用斧子劈开木箱,拿出账本就要撕。父亲立即扑向母亲,把她推到了一边。

母亲哭着跑开了。父亲蹲下来,收起母亲撕坏的账本,一页页地用透明胶带黏好,又放了回去……

几天后,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去姥姥家接母亲,算是主动和解。母亲提出一个条件:让父亲辞掉村会计的工作。父亲只好答应了。

村书记和村主任一齐决定,账本还放在父亲那里,说只有放在他那里,全村人才放心。

就这样,父亲辞去村会计工作,拎起瓦刀,当了一辈子泥瓦匠。如今,那些账本还安然地躺在我家的蓝色木箱里,不时会有村里人来查账本,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帮忙。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账本慢慢过上了消停的日子,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可它们永远不会被父亲遗忘。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拿出来翻看、擦拭、整理。那一摞摞账本,依然是父亲的“宝贝”;那一行行隽秀的小楷字里,有父亲说不清的酸甜苦辣。

进入21世纪,村里不少土地被政府征收。在这个过程中,被冷落的土地账本又被翻了出来。当父亲把土地账本拿出时,有些纸张早已泛黄、损边,字迹开始模糊,但所记的账目分文不乱。就是这个最珍贵、完整、原始的账本,帮助村里顺利完成土地征占工作,没有发生一起打架斗殴纠纷。

一摞摞账本,是宝贵的历史档案,清晰呈现出小村庄的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历史变迁,也映射了父亲“小账本”里的“大情怀”“大担当”。

如今,我们的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小康村。村后是政府新修的双向八车道迎宾大道,村前的瀑河上架起了城东大桥……可惜,这一切父亲看不到了。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人,父亲一辈子老实厚道、善良真诚;作为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父亲一辈子廉洁自律、公正无私。他用实实在在的行为诠释着对党的忠诚,用一份份原始的历史档案维护着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时光流逝,父亲的蓝色油漆木箱渐渐褪色,永不褪色的是他的忠诚、正直、厚道、廉洁。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会把父亲的优秀品格与优良家风继续传承。


(作者:曾惠,工作单位: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文联)

【“喜迎二十大·共传好家风 2022年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