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家风故事 │张秀花家庭:我家有个红色小本本

2023-03-01 14:1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世纪90年代,张秀花在北京。作者供图

“孩子,打鬼子去吧,为你哥报仇。娘使劲儿活着,等着你,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娘冲着他挥了挥手。“哥——”妹妹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他回头看了娘一眼,转身对妹妹说:“照顾好娘。”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从河北到河南,从鲁西南到大别山,从1944到1949年,他身上多了几个枪眼、几处伤疤,死神一次次与他擦肩而过。每次面对死神,他想到的是娘。哥哥已为国捐躯,将来娘还指着他养老送终呢,他不能死,他要活着回来见娘,他还要给娘梳头、洗脚……

那一次,他昏迷了三天三夜,同志们都为他脱帽致哀,他却口中喊着“娘”醒了过来。他说听见娘在喊他回家吃饭,他就跟着娘回家,走着走着,娘突然不见了,他一着急就醒过来了。这样的情况有两次,同志们都戏称他为“二还阳”,都说他是因孝得福。

1949年10月1日,神州大地举国欢庆。怀揣着《革命军人伤残证》,他光荣退役回家。他买了娘最爱吃的点心,日夜兼程往家赶。他想告诉娘,仗打完了,我们胜利了,儿子活着回来了。虽然伤痕累累,但不缺胳膊不少腿,还能担担子、还能推车,还能推着娘去赶集买年画。

他穿过熟悉的街道,左拐右拐,想到马上就可以见到娘了,心“咚咚”地跳得自己都听得见。

终于来到家门口。熟悉的家门,却没有像往日那样敞开着,门鼻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锁。

娘呢?妹妹呢?

他使劲一拽,锁开了。院子里静悄悄的,屋里也静悄悄的。他疾步走进屋里,差一点被门槛绊倒,一抬头,看见了墙上相框里娘的黑白照片。

闻讯赶来的邻居告诉他,他娘去世了,他妹妹出嫁了,嫁到了邻村。原来,他参军那天,刚走到村口,娘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是妹妹披麻戴孝送娘走完最后的路程……

他,就是我爷爷。这些过往都是我爹讲给我的。

张秀花的丈夫(后排左)及弟弟妹妹、张秀花的婆婆(前排中)合影。作者供图

那时候,我们村的穷在三里五村是出了名的。爷爷退役回村后,用小推车推土、垫宅子,挑水、和泥、脱土坯盖房,娶媳妇。

在爷爷的影响带动下,我爹干活特别积极,参加过三线建设。每次挖河打堤,都少不了他的身影。爹平土、挖土,都是四角到齐,活干得漂漂亮亮,娘也因此相中了她。娘也是生产队的一把好手,积极分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平年代的我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疫情当前,孩子们放假回来都积极主动做志愿者,风里雨里,起早贪黑,不怕苦累。

爷爷虽然不在了,但他的《革命伤残军人证》还在。每年特定的节日,娘都会打开柜子,拿出那个格子小手绢,毕恭毕敬地、慢慢地一层层打开,拿出那个“红色小本本”。爹戴上老花镜,郑重、严肃地手捧小本本,讲述祖辈那段光荣的过往。

这不仅是个红色的小本本,更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将作为我家的“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作者:张秀花,系衡水市故城县武官寨镇西言村村民)

【“喜迎二十大·共传好家风 2022年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