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家风故事 │翟海静:母亲用爱撑起幸福家园

2023-01-06 10:57: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一生为我们这个家辛勤操劳。从照顾爷爷奶奶养老送终,再到养育我们姐妹三个成人,母亲呕心沥血,一直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时光的流逝染白了她的两鬓,额头被岁月的刀痕刻满皱纹,纯朴善良的母亲用一颗仁爱的心,撑起我们这个温馨的家。我家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训,但母亲的为人处世和朴实的言语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

尊老孝老 家庭和谐的前奏曲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打我记事起,我们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在老家的“四合院”里生活。这个大家庭中,父亲在弟兄五个中排行最小,三个伯父都在外地工作,姑姑也远嫁他乡。于是,照顾爷爷奶奶的担子就落在了父母身上。

都说婆媳之间难相处,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和爷爷奶奶之间从没为生活琐事红过脸。每次做好饭,母亲总是先给爷爷奶奶盛上。记得有一次母亲在大锅里烙饼,馋得我肚子咕咕叫,伸手想拿一个吃,母亲见状,训斥我道:“馋妮子,先给你爷爷奶奶拿过去,回来再吃。”我撇了一下嘴,手缩了回去。母亲担心饼凉得快,从一摞厚厚的饼中挑了几个又软又热乎的,用布裹上,才让我给爷爷奶奶送去。

除了做饭,农闲时,母亲还常常腾出时间给爷爷奶奶做布鞋。奶奶因为裹过脚,集市上买的鞋没法穿,母亲就按奶奶脚的尺寸做鞋样,用旧衣服剪成鞋底和鞋帮,用面粉加水打成的浆糊做成“革白”(做鞋底用的布),贴在木板上自然晾干;等晾干后揭下来,按着事先画好的鞋样裁剪,缝好鞋面,再用缝纫机把鞋口沿边固定。如果是做棉鞋,还要在鞋帮里填充新棉花。纳鞋底更是母亲的拿手活。用纺车自己纺线,打成线轴,再戴上顶针,一针一线地纳鞋底。经过众多工序,一双绵软舒适的布鞋就做好了,奶奶一个劲儿地夸母亲是当家的好手。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心在坚守中彰显厚重,爱心在平凡中体现伟大。母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传承着爱心、守护着亲情,为我们树立了尊老孝老敬老爱老的榜样,也让我们在爱的氛围中长大。 

艰苦朴素 勤劳致富换来新生活

翟海静的母亲在掰玉米。作者供图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来说,靠体力挣点钱实属不易。当时我家承包了8亩农田,为了增加收入,父亲预留出一亩多地用于种植蔬菜。每当西红柿、茄子收获的时候,母亲会带着我们一起下地采摘。望着通红的西红柿和紫色的茄子,我垂涎三尺。母亲总是叮嘱我们,把最好的摘下来到集市上去卖,那些带有伤疤、长得歪头歪脑的才是留给自己吃的。

为此,我没少埋怨母亲,母亲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带疤的既不好看又不好吃,不能拿出去卖给别人。”

春播夏耕秋收获,冬季农闲时,父亲还承揽了一些压胶垫的手工活来补贴家用。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母亲打发我们上学后,就接过父亲手中的转盘压胶垫。生胶加热做成熟胶垫的过程会有刺鼻的味道,呛得母亲眼泪都流了出来。但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母亲靠坚强的毅力坚持做了下来。做好一批,剪掉熟胶垫接口处的杂边,再穿成一串一串的,整齐地摆放在纸箱子里打包封口。每次打好箱包,父亲和母亲就用木推车推到村北大路边,通过过往的公交车送货。拿到钱时,母亲总是盘算着给爷爷奶奶买补品,给孩子们买衣服、学习用品,从来舍不得给自己花一分钱。

翟海静和母亲参加表伯父的书法展。作者供图

母亲的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让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1998年春天,父母用多年的积蓄翻盖了老房子,原来的“四合院”变了样,一座红砖瓦房套间坐落在院子中央,将长长的院子分为南北两个小院,勤快的母亲还种了蔬菜和鲜花,让小院生机勃勃。

现在,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母亲依旧保持着勤劳、节俭、孝顺的品性。这是她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这一笔财富。

(作者:翟海静,工作单位:石家庄市深泽县卫健局宣传科)

【“喜迎二十大·共传好家风 2022年善美家风故事征集宣传展示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孙明霞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