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大众评论|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一生大事在敦煌

2022-09-04 16:51: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沪剧《敦煌女儿》讲述了北大考古系毕业的上海姑娘樊锦诗离开繁华都市,扎根大漠守护敦煌,将青春奉献给敦煌考古保护事业的故事。

全剧采用时空交错的戏剧艺术形式表现,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情节起伏跌宕,富于真实感和感染力。

剧情以樊锦诗与老所长常书鸿的梦中对话开始,回顾了樊锦诗初到敦煌50年坚守理想守护敦煌,直到利用计算机高科技影像制作技术打造出“数字敦煌”,千年敦煌得以永存世上的艰辛历程。

樊锦诗有在爱人面前的柔情娇嗔,也有在面临选择时犹豫彷徨……初到敦煌错把驴眼睛当作狼眼睛吓得不敢出门,两床铺盖、两朵红花放到一起的婚礼,夫妻间因孩子的争吵,都让观众产生强烈代入感。

全剧起伏跌宕,有很强的节奏感。比如,樊锦诗到敦煌三年后如约返回上海准备与男友完婚,男友彭金章兴冲冲写请调报告,憧憬着幸福生活时,樊锦诗却在家庭和敦煌之间纠结。为不让男友失望在请调报告上签上名字后……,最终为了事业和理想,小夫妻结婚即分别各自奔赴理想。

樊锦诗由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主演,扮相与樊锦诗很接近,从青春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乃至成为第三代敦煌研究院院长的白发老人,演员较好地把握了50年的时间跨度和人物精神特质,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动作、表情、唱腔柔美动人,准确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樊锦诗生长在上海,具有上海姑娘的细腻柔情,与沪剧有天然亲近感。她为理想奋斗的史诗般人生又与敦煌有不解之缘。《敦煌女儿》用艺术的形式在江南都市与西北荒漠之间,在现实生活与理想人生之间画了同心圆。《敦煌女儿》既是对敦煌守护人奋斗青春的讴歌,也是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致敬。

剧终人散,“一生为一大事而来,一生大事在敦煌”仍振聋发聩,余音绕梁。

我想,每个人都是背负使命而来。青春是美好的,理想是迷人的,而把理想变为现实的道路长满荆棘。实现理想必然会付出相当的代价,把青春奉献给伟大的事业,回首往事时才能无怨无悔。

今天,年轻人如何拥有坚定的内心力量,在面临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时如何选择,或许可以在《敦煌女儿》中寻找答案。(自由撰稿人  贾红谱)


责任编辑:王建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