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华

2022-04-26 09:52: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李炳华,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秉持着退伍不褪色的人生态度,牺牲优渥待遇,选择自主创业,以一技之长扶贫帮困、救助他人,将军魂和党性凝聚成一股顽强拼搏的向上力量,化作军人、党员、医者、热心群众的四重身份,奉献余热,发光发亮,用实际行动彰显军人本色,成为新时代奋斗路上不疲的奔跑者和追梦人。

绿色——戎马30载,军人本色永不改

李炳华,1954年6月出生,1973年12月入伍,曾担任某集团军某师医院副院长的副师级干部,戎马30载。在部队医院任职期间为部队卫生防疫曾作出突出贡献,被北京军区评为“先进单位”,本人并立三等功,并多次受奖。2004年,50岁的李炳华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转业、退休和自主择业。最终,李炳选择了——创业开诊所。“我是一名军人,要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我有义务给国家减少负担,我有责任去帮助更多的人。脱下军装我依然可以为国家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转业不褪色,转身再出征。李炳华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气质,雷厉风行,服务为民。他用手中的10万元自主择业费和安家费开启了创业之旅——筹建隆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创业初期,艰难险阻。找门面租房子,跑部门办手续,购置桌椅板凳、医疗设备……一辆从废品站淘回的旧车子,成为陪伴李炳华走过那段日子最亲的“伙伴”。因财力所限,人员有限,患者上门,他身兼数职,凡事亲力亲为,起早贪黑。十几年来,他没有和家里人团圆的度过一次除夕夜。“军人没有节假日。虽然我脱下了军装,但是,我不能脱了这份传统”。李炳华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老百姓谁也不愿在年三十儿看病,一旦来了肯定是特别着急,没有办法了,所以我绝对不能脱岗”。因此,每年的大年三十,社区服务站的灯会一直亮着。

面朝战图,后背堡垒。在李炳华面积不大的办公室的两面墙上,一面墙柜子里摆放着2000多名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另一面是他亲自设计的“管辖区域网络图”。这个网络图将整个按照小区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详实的记录下辖区所有慢性病患者的数量,并细化糖尿病、高血压等服务流程,根据划分服务区的情况安排专职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俨然就是一个军事作战图。“这个网络图的构思起源于军事作战图,这样我每天就能看见患者的情况,能够时时地提醒我、督促我。”李炳华介绍到。眼前是“医疗作战图”,时时提醒自己哪里需要他;身后是“档案堡垒”,刻刻不忘他还要为谁服务。背着一个药箱,他徒步走遍辖区的每家每户,每一个慢性病患者的情况他都烂记于心,凭借人品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群众良好的口碑。

创业成功,不忘战友。李炳华成功创业之后,不忘帮助战友。建立了自主择业干部微信群,向战友们发布信息,交流心得,为众多希望创业的战友指点迷津,将创业创新精神传播和延续。并以个人创业经历和人生感悟影响更多的退役军人,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打破部分退役军人的迷茫,从而转变心态,坚定信念,自立自强。隆华社区卫生服务站被评为“河北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个人被评为“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就业导师”和“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荣誉称号,并受到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接见。

红色——党龄40年,奉献担当走在前

党员就是旗帜,党员就是标杆。拥有40年党龄的李炳华,时刻以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哪里有人需要帮助,他总是第一个冲到最面前,哪里有人需要救治,他就把党的旗帜亮在哪里。多年来,他为患者祛痛,为贫者解忧,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希望,做到有求必应,有应必到。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老党员,他慷慨解囊、扶贫济困。在他得知内蒙战友身患癌症急需用钱时,他托战友带去了捐款,并发动战友们向他伸出援手;在他看到无辜婴儿被抛弃的报道后,他主动联系媒体送去捐款;在他获悉一名现役军人家中的老父亲脑出血住院后,他亲自探望并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其儿子能够排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一名无父无母的精神病患者张彬突发急症,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往救治,挽救了一条生命……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一直以来,李炳华始终坚持业务学习,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归纳。2014年,李炳华总结的社区慢性病工作管理经验,在全国慢性病防治工作会议上作为经验进行介绍,得到了大会的认可。除此之外,作为党员的他加入了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协助社区搞好党员活动。“作为中共党员一刻也不能放松学习,只有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变成有为之人,才能为社会作出更积极的贡献。”2015年他被沧州市政府授予全市“为民服务好党员”荣誉称号。

白色——医者15春,救治患者显仁心

“社区居民的安康是我的职责——做,就做好!干,就干出个样子!”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站长,他总是这样要求自己。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帮助他人”。每次出诊,他都把路较远、难度大的患者给自己。只要患者有要求,他就随叫随到。经常是午饭吃不到一半就被一个电话叫走了。原本身体不好的他,让家人放心不下,多次劝他退休回家,而他却依然坚持工作。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退休工资已经很高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拼?而他却说:我觉得能够帮助到患者,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只要别人还需要我,我就一直为他们服务。他是患脑动脉硬化李玉祥老人的家庭医生;他是辖区五保户老人们的免费大夫;他常年为空巢老人高秀云免费上门服务;他领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本辖区低保人群慢性病患者给予常年免费用药治疗,辖区所有的老人几乎都有李炳华的手机号码,不管任何时候,他的电话都是24小时开机,老人们咨询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讲解。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李炳华为“24小时家庭医生”。

“真正的价值在于得到他们的信任”。辖区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患有脑血栓,腿脚不方便,因为长时间便秘,几天都无法排解大便,老人不好意思告诉老伴儿,便拨通了李炳华的电话。李炳华来到老人家中,二话没说,就用手帮老人脱下黏黏糊糊的裤子,扒开肛门塞入开塞露。在李炳华的帮助下,老人终于排解出了大便。老人激动地紧紧握着李炳华的手,连声谢谢。作为一名师级转业干部,已有66岁的李炳华,他放下身份,放下身段,甘愿做一些连亲生儿女都未必愿意干的事情,擦亮了那颗医者仁心。“我做医生不为赚钱,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信得过我。我生活的乐趣和动力就是患者对我说:花这么点钱,您就给我看好了”。李炳华用良心经营,用善心救人,这成为了他毕生事业和追求。

除夕之夜、半夜三更、凌晨起早,李炳华经常被患者叫走,对待患者他没有时间观念,也没有“底线”可言。在他的心中,患者永远是第一位。近20年来,服务站为社区诊治30余万人次,急救、抢救5000余人次,救助困难户达数千余人次,为辖区居民3300余户,11000余人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为1560名老年人,2200余名慢性病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免费体检达到上万人次。诊所墙上挂满的锦旗和书橱里摞满的感谢信是群众对医者仁心最好的表达,全市“最美医生”的荣誉称号是对医者操守最好的评价。

蓝色——群众一辈子,服务奉献不停止

作为“沧州好人”的李炳华,把做好事、行善事作为一种职业,在“身兼数职”后,主动担任了楼院长这一职务,以普通居民的身份为民请愿、为民办事。

邻里谁家有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大夫;院里有需要修补的地方,他身先士卒,主动垫资,他成了这个小区的管家郎、护院人。2018年,李炳华所居住的小区也被纳入了改造提升范畴内。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设计图纸没有规划停车场,很大一部分居民表示设计不科学,不符合实际。为此,居民一致反对继续施工改造,工程搁置。了解到停车难是该小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一面是已设计好的图纸,一面是居民的诉求,如何破题?社区与李炳华沟通和研究,并制定了解决方案。李炳华逐家逐户了解情况,做思想工作,征求群众意见,将每家每户的意见收集后,与社区向市区相关部门请示。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设计图纸进行了调整,群众的停车场建成了,困扰居民的停车难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由于停车场的建成,居民之间因为“抢车位”、停车剐蹭等邻里纠纷的事件也大幅度下降了,小区的整体面貌提升一大步,邻里之间更加和谐。

2020年李炳华同志响应政府号召主动筹资成立沧州市运河区爱国拥军志愿者联合会并担任会长一职,大力开展爱国拥军活动,每年八一期间慰问住沧部队广大官兵,慰问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干部,曾经被中央新闻媒体报道过。八一期间带动百名老兵志愿献血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为多家学校进行消杀,为学校师生安全开学保驾护航做了大量工作,在社会中起到了良好的影响,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李炳华以自身的精神操守和行动力量架起了一座坚固桥梁。这边是信仰,那边是希望,中间则是他无穷无尽的奉献和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守住一份军人和共产党人的情结,兑现了“我来自人民、走向人民、服务人民”的庄严承诺,将军人的豪气和党员的正气化作新时代路上奔跑者锐不可当的勇气。


责任编辑:窦晓凌
下一篇:胡彦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