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好网民故事 | 郭墨涵:网上用非遗技艺助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2021-11-26 10:49:2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编者按】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每一位网民就像是一滴滴海水,每个水滴如果都能保持清澈剔透,共同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大海般的网络空间才能成为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好网民”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入实施争做燕赵好网民工程,河北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联合主办了2021年燕赵好网民百佳故事征集展播活动。即日起,将陆续展播最终产生的100个“燕赵好网民百佳故事”,共同倾听这些普通网民在网络上发光发热,用正能量点亮网络文明之光、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故事。

本期故事 | 郭墨涵:网上用非遗技艺助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郭墨涵老师,作为一名铁板浮雕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以校为家,一直投身于艺术创作,并完成抗疫主题作品彩铜浮雕《我上》的创作,她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非遗技艺传承,将自己制作的浮雕艺术拍成视频的形式上传网络,激发众多网友对中国传统工艺的认识和对疫情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决心。

高校教师铁板浮雕传承人创作彩铜浮雕作品“我上”成为网红作品

面对疫情带来的灾难,她从未停歇以艺术之笔践行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并与牛晓艳老师、段玉振老师号召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以网络为途径以艺战 “疫”的活动中,利用网路远程指导学生开展 “弘扬工匠精神,用非遗技艺助力疫情防控战”非遗作品网络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同学们用特有的方式将自己与抗疫一线紧密相连,助力阻击疫情。以满满的正能量,用文艺作品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致敬。郭墨涵老师着眼以中国传统艺术与思政课相结合,打造网络5分钟公开课,以非遗文化抗“疫”彰显文化育人特色,将非遗融入作为推进抗疫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落实三全育人开展线上思政公开课教学,抗击疫情践行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传递工匠精神用非遗作品助力抗击疫情,凝聚抗疫正能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墨涵老师一方面努力传承保护传统技艺、另一方面落实非遗在高校里的创新与发展,她始终辛勤耕耘在创作精品与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从未有过寒暑假双休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努力创作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引起社会关注的文艺精品,发挥艺术在塑造价值观念、引领精神理念等方面的隐性教育功能。 

在这次抗击疫情战役中她用时100个小时,手工锤打锻造而成的彩铜浮雕作品《我上》,以此向无畏奉献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致敬。在作品里紧握的拳头、坚毅的眼神,展现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主动请缨的白衣战士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坚强决心和战胜疫情、誓言胜利的坚定信念。这件作品得到社会广泛传播,光明日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进行报道,郭墨涵老师为艺术在抗“疫”工作中网络传播发挥正能量效应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动网络思政战“疫”铸魂与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技艺教育深度融合

铁板浮雕非遗传承人郭墨涵老师,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非遗与思政课相结合网络课程创新。

利用网络课堂创新性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郭墨涵老师大胆创新性开展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技艺融合课程研究,并积极参与到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开展思政战“疫”五分钟视频公开课活动中。

郭墨涵老师向广大青年学子开展“弘扬工匠精神,用非遗技艺助力疫情防控战”的线上思想政治公开课,郭墨涵老师深情讲述前线年轻医务人员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感人事迹,阐述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并为 “逆行者”进行浮雕艺术创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作品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号召全国青年学生和全国人民一起行动起来,以一个文艺战士的姿态,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并希望同学们运用在学校里学习的各种文艺形式和非遗技艺,制作艺术作品来普及防疫知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教育广大师生服从社会大局安排,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而贡献力量。本次“弘扬工匠精神,用非遗技艺助力疫情防控战”公开课得到广泛好评,鼓舞士气,激发青年人家国情怀并在中国教育新闻网进行报道,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官网等多家媒体进行展播。

笃行三全育人使命开拓战“疫”“网络思政课+非遗”新天地

疫情期间进一步落实构建 “大思政”三全育人格局,郭墨涵老师不断夯实课程育人的“主阵地”,拓展网络育人的“分战场”,吹响非遗实践育人的“集结号”,师生同心同德画好战“疫”期间思政育人“同心圆”,进一步推动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是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及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郭墨涵老师在线上思政课中用非遗作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文化自信。用艺术讲述抗战一线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从而展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勠力同心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三全育人”主旨主线。

“非遗联盟社团”网络号召广大师生投入到“弘扬工匠精神 用非遗技艺助力疫情防控战”

铁板浮雕非遗传承人郭墨涵老师、牛晓艳老师与段玉振老师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立非遗联盟社团,发动学生力量开展网络“弘扬工匠精神,用非遗技艺助力疫情防控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倡议书和征稿函发布后,立即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与投稿,优秀的抗“疫”主题作品不断涌现,短短几周征集到来自学生上千封文艺作品邮件,非遗联盟社团同学们挑选出优秀作品定期在“河北工院非遗联盟”公众号线上进行展示。每位同学都是以文艺战士的姿态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加油鼓劲,不少作品在社会广泛传播为艺术在抗“疫”工作中发挥正能量效应起到了积极作用。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郭墨涵老师将非遗扎根于高校,努力让其“生根发芽”散发出非遗的生命力。并利用网络便捷、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的特点,用传统文化发动学校的所有积极因素和力量,用“非遗+大思政”的理论引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线上极大调动和激发青年学生在面对灾难和疫情时与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抗击疫情的担当与责任。郭墨涵、郭海博、牛晓艳、段玉振老师指导非遗联盟社团积极开展关于“弘扬工匠精神 用非遗技艺助力疫情防控战”网络主题艺术创作活动,众志成城发挥文艺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号召广大师生第一时间以非遗特有的方式参与到这场战疫中,做好防控疫情的宣传员,通过艺术创作凝聚人心,增强信心,传递正能量,传播正确防控知识,讴歌防控英雄,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加油。

郭墨涵、牛晓艳老师与段玉振老师每年都带领 “非遗联盟社团”学生开展网络爱心公益捐助活动,向青海玉树10户贫困家庭进行精准帮扶,让偏远山区的儿童感受来自远方的温暖。郭墨涵注重以德树人,在活动中传递给学生们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关心学校贫困学生,在校内建设了非遗助学工坊,开展网络“非遗+助学”项目,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生活,帮助更多的学生。非遗助学活动被河北日报、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石家庄日报进行报道。


责任编辑:王立坤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