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投票

家风家训之勤俭持家

2018-12-11 10:27: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运用家训教戒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中的教育实施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勤能致富,俭能养家,勤俭才能好持家”。我的父母都是经历过“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在我的记忆中从小生活的房屋都是土泥房屋,生活条件很差,土灶、土炕,家具也就是桌椅条凳。每过夏季,都有漏雨的可能。冬季寒风可以透墙。父母都在生产队干活,每年的结余很少,也就是能维持温饱,为了能使我和哥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母亲在闲暇期间打草、卖草,父亲骑自行车带着二百多斤油去天津换粮食,从他们的行动中我看到了“勤劳”的光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家有香油坊,父母更是没黑没白的干活,收入也很好。母亲常对我说:家庭中的观念就是“生气不如争气”,只要手不懒,到哪里都有饭吃。期间我也帮了不少忙。放学后的零活儿很多,挑水,净化芝麻,磨油,倒油,倒芝麻。我也在生活中慢慢的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不久我家就把新房盖起来了,家里又添置了当时很流行的“四机一箱”:电视机、电风扇、照相机、洗衣机、电冰箱。这就是“勤”的果实。

“俭”字突出不但来源于父母,也来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状况。在我记事儿时,刚好过了“十年浩劫”,家国可以说物质相当的匮乏,就衣服来说需要布票,所以一件衣服哥哥穿小了给弟弟,穿不得了就放起来等着别人穿很常见。还有平时的吃饭情况,家里都养着鸡、猪、鸭、鹅等家禽家畜,用于自用。父亲常说“厚积薄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随着生活的好转,社会的发展,物质日益丰富,收入也多起来,手机,汽车,楼房都已经进入了家庭,但家训也时时提醒着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孙建忠)

责任编辑:韩文哲
下一篇:父亲的“财富”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