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多次考察后,河北生态治理做了什么?

追梦44年,坝上深处“一粒种”

44年来,袁德水培育的落叶松良种大都用于三北防护林、京津周围风沙源治理、再造三个塞罕坝等造林工程,造林面积达114万亩,与塞罕坝机械林场面积相当。

塞罕坝机械林场:“一定守好这块‘绿色地图’”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再三叮嘱: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要处理好防火和旅游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切实把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

燕赵论坛 | 打好产业牌 奏响振兴曲

在河北承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产业振兴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

燕赵论坛|传承塞罕坝精神 续写新的绿色奇迹

尚海纪念林是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的“绿之源”。它见证着塞罕坝从茫茫荒漠到“绿色屏障”的生态修复奇迹,也忠实记录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燕赵论坛|当好给老百姓做事的勤务员

8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村民霍金家中,与60多岁的霍金夫妇同坐在一张沙发上,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河北日报评论员|为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在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性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河北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让老百姓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

    在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性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河北视察。为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河北新闻网推出“牢记总书记嘱托 凝心聚力开新局”《阳光理政》系列访谈特别节目。近日,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喜做客直播间,就“让老百姓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腿”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河北最北端镶嵌着一颗“绿宝石”,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塞罕坝。曾经的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现在这里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

植绿河北,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从昔日的“高、远、冷”,到如今的“绿、美、香”,河北塞罕坝每年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2.74亿立方米、固碳81.4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每年带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数亿元,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塞罕坝林场115万亩森林 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0余万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的碳汇作用不容小觑。得益于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河北:擦亮生态文明底色

近年来,河北全省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底色,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取得重要成果,河北生态质量和环境发生历史性新变化。

新时代塞罕坝务林人程李美:愿做一颗绿色种子

7年来,踏遍了12个林场54个营林区,探索出了全林经营模式,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在国内首个通过了国家级论证。

生态促发展 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牢记总书记嘱托,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让塞罕坝这片绿洲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