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哪都带着精气神!这是近日再访德胜村给我们留下的强烈印象。从大棚里挺立的微型薯种苗到草滩上壮观排列的光伏电池板,从人们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到干部忙碌的身影。

德胜村:脱贫攻坚干起来

 
 
 

德胜村外的光伏发电电池板。 记者杜柏桦摄

从冬到春,从春到夏,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春节前踏雪视察的张北县德胜村现在怎么样?近日,记者再访德胜村,深深地被这片土地上涌动的脱贫攻坚热潮所打动。光伏发电有了第一笔收入、马铃薯原种育种大棚建成投用、“德胜”牌微型马铃薯即将上市——

德胜村:脱贫攻坚干起来

今年春节前,四九严寒中,冰天雪地的张北县德胜村成为牵动全国人民热切目光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踏雪访贫,隆冬送暖,算脱贫账、谋扶贫计,为困难群众送来了党中央的关怀和鼓舞。

从冬到春,从春到夏,脱贫攻坚战中的德胜村现在怎么样了?

哪哪都带着精气神!这是近日再访德胜村给我们留下的强烈印象。从大棚里挺立的微型薯种苗到草滩上壮观排列的光伏电池板,从人们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到干部忙碌的身影,透出的是这个塞外坝上小村高高的心气儿——

脱贫攻坚要得胜,双手干出小康村!

 
记者在张北县德胜村光伏扶贫电站旁采访。
 

“铁杆庄稼”壮起来

刚进村就见到两张熟悉的面孔——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和省工信厅驻德胜村第一书记苏会彬,总书记来视察时俩人曾多次出现在记者的镜头里。

一见面,他俩就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就在5月初,村里第一笔光伏电站收入10万多元到账,我们这些新的“铁杆庄稼”有收成啦!

德胜村所在的小二台镇属于光伏二类区域。去年7月,由省工信厅帮扶30万元、整合各类扶贫资金370万元建设的两座共500千瓦光伏电站在今年春节前落成,并网的事刚谈妥,总书记就到德胜村来了。

总书记下车后,最先看的就是位于村口的光伏电站。叶润兵记得,总书记当时最关心的是“光伏电站如何发挥惠农扶贫作用?”如今,随着首批电费收入的到账,德胜村光伏惠农的方案也开始实施:电站收入除40%用于设备维护、村公益事业发展外,剩余60%将全部补贴贫困户。

 
张北县德胜村亿利农光互补光伏扶贫项目。 高振发摄
 

看到德胜村光伏电站带来的良好效益,中国百强民营企业亿利集团也将一个5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落在了德胜村。这个占地2600亩的集中式农光互补扶贫电站项目,除了给德胜村村民带来每亩4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外,建设期间还将给贫困户提供打工机会,而接下来,利用架下空地种花、种草,养牛、养羊,或是借助花田草海发展旅游业,用当地人的话说,德胜村都会“大有光景”。

 

张北县德胜村村民看到几天前栽植的微型薯苗长势良好,不禁喜出望外。  高振发摄

男女老少动起来

隔着矮矮的红砖围墙,我们看到,徐万家狭长的院子里,只有养的鸡和牛;再来到相隔不远的徐学海家、徐海成家,同样柴门挂锁,阒寂无人。苏会彬说:“村里建起了微型薯育种大棚,男女老少肯定都在大棚里忙呢!”

村南,与光伏电站一路之隔,原来一望无际的原野被一座座塑料大棚遮挡住了视线——与村里的静寂相比,这里一派繁忙。

大棚外,到处堆着小山般的麻袋,棚门口,忙碌的身影出出进进,几乎每家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循声走进其中一个棚内,53岁的徐海成和媳妇裴秀平正在大棚里忙着。地面上,黑色的穴盘从内到外铺满大棚,盘内装着的正是门口堆放的一种叫做“蛭石”的原料。徐海成告诉我们说:“这是无土栽培微型薯育种。以前,我们种的是原原种,属有土种植,都是一家一户搞,规模很小,今年村里统一投资建设了高级的网棚,村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我们培育的薯种品质更好、级别更高了!原原种,是论斤卖;微型薯,将来是按个儿卖。”

德胜村地处坝上,海拔高、光照强、温差大,有马铃薯育种的传统。总书记来时看到村民拿出的装在瓶里的微型薯还关切地问:马铃薯原种育种这一项有希望做大吗?

 
张北县德胜村村民正在大棚内栽植微型薯苗。  高振发摄
 

村民杨明的育种棚内,铺满蛭石的穴盘内已经注了水,十几位妇女正蹲在盘边悉心“抿”苗。一株株头发丝般纤细的脱毒种苗儿,被一双双勤劳灵巧的手熟练地“抿”在营养丰富、水温适宜的穴盘里。一位扎着红头巾的农妇告诉我们,她们天不亮就到棚里干活了,中间也就吃饭时歇一会儿。“别看这苗儿这么小,将来会长到半腰高,到时候,穴盘下面就都是一个个的小薯了。”说到这儿,农妇的表情神秘而自豪:“相信吗?手指头肚大小的小薯,一个能卖四五毛钱!”

听着这些沉浸在劳动中的快乐谈话,叶润兵疲惫的脸上露出笑意:“总书记说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这话说得真对!又生产又扶贫,人们都上足发条了!”

这一天,徐海成、裴秀平夫妇在大棚里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回家。我们也只好和他们夜谈了。

1月24日,总书记在徐海成家给他算的那笔脱贫账,让人记忆犹新。说起那时自己女儿上大学妻子生病“没有多少活钱”的事儿,徐海成有些不好意思:“当初想得窄了。总书记鼓励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我特别受启发。”今年徐海成一家一下子承包了6个微型薯育种大棚,保守算下来,到年底能增收10万元。

前不久,村里给微型马铃薯注册了“德胜”牌商标,未来还要打造马铃薯全产业链。

 
张北县德胜村村民培育的大棚甜菜苗长势正旺。  高振发摄
 

党员干部冲出来!

自打总书记离开德胜村后,60岁的叶润兵没有完整歇过一天。

春节刚过就开始忙50兆瓦光伏电站的事儿。2600亩的土地征迁涉及160户450多人,每一家都要走到。个别老百姓对光伏不了解,不同意占用自家的地,叶润兵和村支部成员以及驻村工作组的同志不放弃,他们要让大家明白:世代种植的土豆、甜菜、莜麦,每亩收入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四百元,只有把土地流转出去才能改变贫困。

土地顺利流转了,叶润兵又有了新的打算。“德胜村一共5000多亩耕地,如今,一半以上的土地流转了,得给群众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过论证,大家对发展马铃薯育种大棚一致赞成,但发展多少、怎么发展,资金从哪儿来、销路在哪里,困难接踵而至。每当这时,他们就想起总书记说的话:“老百姓一家一户干不起来,党支部必须带领他们,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当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张北县德胜村村民正在微型薯大棚边卸车。  高振发摄
 

眼下,距微型薯上市还有3个月的时间,叶润兵他们又开始为销路奔忙起来了。他们与在德胜村安营的大农种业合作,借助这家龙头企业的市场网络推销德胜村的薯种;通过苏会彬的联络,还与沽源县3个贫困村(东辛营村、五合庄村、羊库伦村)和中国薯网“联姻”形成“1+3+1”精准帮扶模式,德胜村负责繁育优良薯种,3个贫困村使用德胜村的薯种种植商品薯,中国薯网利用专业平台分别推广、销售德胜村薯种和3个贫困村生产的商品薯。

总书记曾为徐海成一家算过脱贫账,现如今,叶润兵、苏会彬他们要学着算全村群众的脱贫账:全村413户、11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2015、2016两年198户脱贫但仍须防止返贫,还有14户19人深度贫困待脱贫。对于这些农户,除了光伏电站收入能为深度贫困户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刚脱贫户每人每年补贴1000元外,280个育种大棚每年每个1000元的集体租金收入,可再为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德胜村人均5亩耕地,土地流转金收入1500元到2000元,再加上低保金、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转移性收入,今年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不成问题。

每天晚上,德胜村的小广场上都会传来秧歌队欢快的锣鼓声。“脱贫攻坚奔小康,大伙鼓足了精气神!”叶润兵说,“德胜村干起来了!总书记要是知道我们干得这么起劲,该有多高兴!”(记者赵书华 高振发)

点击进入【砥砺奋进的五年】专题

点击进入【记者走基层 五年看变化】专栏

编辑:张岩    美编/制作:支筠